工学矛盾一直是职工党员教育的难点痛点,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立足实际,把党员教育同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和执业发展全过程结合起来,量身打造职工党员教育“三味课堂”,为职工党员充电蓄能。
一是班前课堂炒好“家常菜”。非公企业党员大多工作时间不固定、难统一,因此集中学习时间难保障。面对这一矛盾,企业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利用上班前15分钟开展理论学习。除重点学习党规党纪等党政内容外,还可增加车间操作技术、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贴近职工日常需求的学习内容,进一步营造出学习在日常、日常在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是求学课堂增加“营养餐”。要想进一步提高职工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外出学习必不可少。在学习基地通过“一听二看三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吸收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的先进模式,还可以为后期将先进经验、优良做法融入到党建工作中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发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三是实践课堂做好“小吃餐”。总吃正餐难免厌倦,偶尔也需要小吃换换口味,党员教育也一样,总是进行常规教育难免产生疲累,这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沉浸式”教育便显得尤为生动有趣。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等方式,以赛促学增加职工党员教育积极性,让广大职工党员不仅看到、听到、学到,更在身临其境中切实认识到、感受到、收获到,让党员教育有“味”更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