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161 19号凌智 龙门石窟

宾阳洞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宾阳洞包括南洞、中洞和北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但是在参观时由于游客过多,本人拍不到很好的照片,只能勉强观看到部分结构。可以看出宾阳洞洞口外两侧有左右护法,内部是几尊佛像。而内部佛像也是主神像在中间,其余两侧对称站立。

莲花洞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奉先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和其他洞窟不同,奉先寺的佛像并不是洞窟内的,而是开放的。因此,和其他洞窟相比,奉先寺的游客容量要大的多,游客不用挤在洞窟前观摩佛像。奉先寺的主要佛像位于中间,两侧是对称的其他佛像,但是左侧的佛像已经毁坏严重,依稀看出左右佛像形态是差不多的。外侧凶恶的为护法,两侧为佛像的子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出石窟,石窟隔岸对面有一观景台,是石窟的重要节点之一去,游客可以在此地观看到石窟的全貌,而且正对最主要的奉先寺。左右两侧的树多为油松,中间设置了一个大花坛。用各色碧冬茄堆砌而出。除了黄色部分是菊花,中间是牡丹,其余都是碧冬茄。

白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迎门为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荷池送爽。拾级而上,两旁一棵棵高大的古木,默默地立在那儿,宁静而安详,躯干扶摇直上,鳞片斑驳,虬枝凌空横飞,左右交错,绿阴遮地,情趣盎然。山间泉吟溪唱,不绝于耳,优美动听,宛如琵琶奏出的优美乐曲,令人顿生怀古之情,仿佛穿越千余年的时光隧道,又回到诗人当年谪贬之地的浔阳江头。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翠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覆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这座朴素的圆形建筑叫“听伊亭”,又名草亭。

  进白园,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村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履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坐在亭中,听着山前伊河哗哗的水声,更能感受到脚下这条山谷的幽静,感觉到时间的凝固,仿佛身旁安息的那位诗人正在柏林中漫步,吟诵着一篇篇呕心之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宾阳洞、莲花洞、奉先寺的空间布局形式 ①.宾阳洞 又称宾阳三洞。分为宾阳南洞、 宾阳中洞、宾阳北洞。主佛释迦牟...
    HoKAKi阅读 388评论 0 0
  • 今天上午我们到了龙门石窟实习学习景点,其中重点观察了宾阳洞、莲花洞和奉先寺几个地方。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分为宾...
    黄玮泓阅读 675评论 0 0
  • 河南,简称“豫”,素有“中原” “中州”之称,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而其洛阳,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悠久而...
    以君之名阅读 679评论 0 0
  • 平林漠漠,烟云如织,幕霭沉沉,山雨欲来。“五一”假期的第二日,我们计划旅游的最后一站,便是闻名遐迩的洛阳龙门石窟。...
    秋阳杲杲121阅读 610评论 0 0
  • 不眠之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拿出手机,打开简书,游览首页。 试问?今夜谁与我,共眠同醉?唯有‘纸墨笔砚’。 ...
    _Lin阅读 75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