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老蓝。
第一次听到“共情”这个词,是在几年前网上看到很多人批评某个著名的综艺主持人,说她缺少共情的能力,看到别人出丑,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不但不去安慰还在那哈哈大笑。
所谓“共情”就是,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代入他人的情绪,比如看到别人伤心,你就想安慰他们;看到别人日子过得艰辛,你也跟着难受,想着怎么能帮着一把;
看到弱小的人被欺负,你会生气,可怜那个被欺负的人;看到别人身上发生了好事,你也跟着高兴;别人比赛拿了名次,你也跟着欢欣鼓舞。
02
以前,大家都在批评那个缺乏共情能力的主持人的时候,我觉自己将来碰到这种人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因为他们对人对事都太冷漠了。
但这些年来,渐渐觉得太容易共情,不是一件好事,反倒开始羡慕那对人对事很少共情的人了。
你仔细观察这些年来在互联网上发生的各种热点事情,被当做韭菜收割的都是那些容易共情的网友。
比如有女子在网上写小作文,控诉歌星丈夫出轨,一大群网友看了小作文后,不论青红皂白,一边倒的指责谩骂男歌星,结果到最后发现男歌星是无辜的,
根本没有出轨。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当事人早已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离场了,只剩一群被利用的网民那里目瞪口呆。
有一点很奇怪,很多人会对网络上的陌生人(包括各种名人)共情,为他们苦、为他们笑、为他们抱打不平,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很少关心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父母不闻不问,对另一半也不怎么关心,宁愿玩手机、搓麻将打牌也不愿多陪陪孩子。
也许是因为他们对陌生人的共情是廉价的,只需写几句留言发泄一下情绪,然后随手转发一下表示自己的立场,就好了。
而现实生活中,他们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他们需要去陪伴,需要去倾听 ,需要去行动,需要去努力,需要去理解......
03
太容易共情,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消耗一个人内心的能量。
一个人内心的能量是有限的,对什么事、什么人都轻易的共情,就会把能量都消耗掉,等到你的家人需要关心爱护理解支持呵护的时候,你反而变得冷漠了。
那些让你共情的事情,通常是不大好的,负面的居多,如果你每天接收的都始终这些负面的东西,你的内心也会被负能量的东西污染,你个人也会变得消极和负面。
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构成,是由他从外界接收的信息决定的,每天接收的都是垃圾信息,那么他的内心只能构筑出一个肮脏的世界;如果他接收的信息都是正面积极的,
每天看到都是好人好事,他的内心一定是正面阳光、积极向上的。
卡尔·纽波特在他的《深度工作》一书说过:“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事物的产物。”“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
你再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强者,会发现他们都是冷静克制的人,不是给人冷漠的感觉,而是不轻易表露情绪,能够客观的看待各种事情,不会轻易表态,也不会轻易下结论。他们的情绪不会被外机带着走,始终保持一种平静客观的状态。
不要关注那些不相关的外人和事,不是叫你冷漠,而是隔离,远离烂人烂事,因为你不了解他们,你也不了真相,把你的能量同情心收起来,注意力都收回来,多多关注下自己的内心,以及你的家人和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