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解析:
这篇以自然规律的运行、事物的发展规律来阐述遵循“道”的作用,重在治国。第一段,要想收拢一个事物,必须先让它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一方面自己放松了警惕,只想着来张扬自己,这样就需要把这种张扬收拢一下,如果本来在心中是收拢的,那就不存在来继续收拢了。要想削弱一个事情,必须要让他强大起来才行,这样它就容易显示出狂妄来了,就需要来削弱他一下。如果本身就很弱,还要削弱的话,那不成为削弱,那就是蹂躏,这并不符合“道”的思想。从这个观点来看,老子是爱护弱者、反对倚强凌弱的。要想废除一项事情,必须先推举它,让它处于高位,当然“道”的思想中高处是不胜寒的。既然推举到了高处,那么就让它达到顶峰,成为众矢之。
以上讲述的是物极必反、对立转化的道理
“柔弱胜刚强”,我们平时总说要成为一个强者,这样才符合现实社会的做法,但不讲方法的过于刚强总是会出现问题,容易缺乏思考,不好把握这个事情的合适的尺寸,将事情做的不到位。所以柔弱的做法会给自己留下余地、留下思考的空间,讲事情能够做的相对完善,这样产生的效果是柔弱胜过于刚强。
第二段,鱼本身只有生活于水中,也只有在水中才可以生活。如果离开了水,那么它的腮是不可以呼吸的,这样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
如果将国之利器随时示人,就说明这时推行的是苛政,中国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这说明在推行苛政时百姓是惧怕的、但这个时期就不会是长久的。
本章老子首先对作为管理者的贵族们先提出了要顺从事物发展的规律行仁政,要明白物极必反、对立转化的道理,做到谦卑、俭啬。对待百姓要施行仁政,不要动不动就说你的表现不好、我制定一些惩治百姓的办法,善待百姓才是贵族们统治能够长久维持的基础,圣人之言必有道理,我们应当谨慎听听。
感悟:
01.辩证地看问题
本章谈到若干对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问题: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等都可以说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同时以自然界的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
我们也应该有辩证看问题的思想,辩证地看待人和事,才能豁达大度,才能和谐人际关系。
02.低调做人,莫张扬。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个人的底细也不可轻易示人”,就是说个人也不应该显摆。
3.以柔克刚
做一个外表柔软内心刚强的人。
以柔弱的方法方式处理问题,不暴躁。
04.“鱼不可脱于渊”,是说鱼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人呢?如何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不能脱离自己的生活圈。
远离不属于自己的圈子,融合在自己的圈子里。
如何在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里游刃有余,自由发展?我认为就是在自己适合的领域里发展自己的特长,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