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的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展开:
1.系统分析,完整合理呈现教材的点、线、面
根据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机体系统论”,我们可以将教材看成一个系统体系。该系统包含了各知识点要素,在解读过程中如能够遵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厘清各要素之间的纵横联系,则可达到部分相加大于整体的效果。反之,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收效甚微。
2.设疑解问,有效破除学习目标达成疑难点
当前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更多的是通过课标、教参和自身的经验进行解读。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解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如果一味的依赖经验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因此教师在教材解读的过程中还要更多的关注教学对象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学新知前已有的经验,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准确定位学生起点基础上,击破学生学习难点,提升学生思维延伸点,才能促成学习目标的自然达成。
3.交流碰撞,多维理解形成个性化解读
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呈现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多个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在编排体系上各有特点。教师在教材解读的过程中要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合理借鉴。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新老教材的对比分析以及教材解读的科学方法进行重点研究,从不同维度开展教材解读,进一步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对于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