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里,立秋过了,处暑也过了。
夜晚的暑气好像不甘心似的一丝丝地消退,但有些夜晚暑热依旧。室外,虫声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响亮了。
“竹(草)深树密虫鸣处”,这些叫得越来越起劲的小生灵们,很难看到它们的影踪。它们不知躲在哪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蛰伏着,一旦嗅到了秋的气息,就开始放声鸣叫。
晚间出去散步的时候,马路旁长得密不透风的龙柏丛里,有一只虫儿在“嘟嘟嘟嘟嘟……”不停歇地叫着,叫声极其响亮,不掺杂一点儿杂音,像银铃似的。
我似乎看到了它鼓着腮帮子有韵律地振动着翅膀极力鸣叫的样子,好像在欢呼:“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可是它太敏感太胆小了,只要一走近,轻微的脚步声也会惊扰了它,遽然闭口。
过了一会儿,它听着没有什么动静,就又放心地鸣叫起来。我故意喊一声或者跺一下脚,被惊吓的它悦耳的叫声戛然而止,我似乎看到了它瑟缩的小模样。可是紧邻的马路上的汽车“哗”的一声疾驰而过,却不能影响它分毫,依然忘我地歌唱着。
再往里面的绿化带里,茂密的草丛里,各种鸣声叫成一片,不亚于夏夜的一场乡村音乐会。驻足伫立,侧耳细听,高高低低,缓缓急急,乍听似乎叫声一样,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有的拉长了声音“嘟-嘟-嘟-”地叫着,不很响亮,有一点儿沙哑;有的叫声像银铃似的特别清脆悦耳,纯净得没有一点儿杂音;有的叫的节奏很快,一点儿不停歇地“嘟嘟嘟嘟嘟嘟嘟”地急促叫一会儿,然后停一会儿歇歇再重复刚才的韵律……各种鸣声有着细微的明显差别,但我的拙笔实在难以准确描摹出来。我能做的只是静静地站在旁边,丝毫不打扰它们,倾听着,沉醉不已。
我问过单位里的园丁,这些鸣叫的小虫都是促织(蟋蟀)吗?头发花白的园丁略考虑了一下,不太确定地说:“一般是促织吧!”我上网查了一下,鸣叫的秋虫有很多,可惜我不是法布尔,我也没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实在无法明晰地分辨出来, 只能极力地去听,去感受。
树丛里草丛里,在夜色的庇佑下,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获得了完全的自由,赛着似的忘我地鸣叫,此起彼伏,越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叫得越是起劲,越是响亮。这美妙的律动是独属于秋的音乐,传递的是大地的脉动。
就是在街角小广场和门头房门前的台阶石缝里,也有小虫在起劲地鸣叫着。白天的人潮和喧嚣退场后,夜晚它们上台了。它们的躯体很小吗?它们是怎么钻进狭小的石缝的。简直不可思议。它们屈身其中,在渐凉的夜风中为人们放声歌唱。
夜晚躺在床上,听着室外的鸣叫声,心也变得平静,一枕虫鸣到天明,睡得很香很香。
犹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秋夜,住在老家。那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如水般流泻在大地上。透过窗户,清冷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清晰。窗外有一只小虫极响亮地“嘟嘟嘟嘟嘟嘟嘟”叫着,许是叫得太急促有些憋气,它停下来歇一小会儿再叫。静夜里,这叫声如此清晰悦耳,不禁勾起了我的秋思,堪称世界上最美妙最纯净的音乐。
如果说,9月1号之前秋天是小步慢走,那么9月1号过后,秋天一下子迈了个大步,秋意迅速明显起来。天空是最赏心悦目最纯净最美的不同程度的蓝,或丝丝缕缕或一团一团的白云白得耀眼,阳光无比亮丽。风大了,不再是潮潮的热风,扑面而来无比清爽,胳膊变得顺滑,是无比舒服的凉。我知道,已经真正迈进了秋天的大门。
我知道,敏感的小虫更知道。它们的鸣声从夜晚叫到了白天,不分伯仲。这些聪明的小生灵们也敏锐地感知到了浓浓的秋意,已不仅仅满足于在夜晚放声歌唱,它们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
单位办公楼后面精致的小园里虫鸣声声,清脆悦耳极了,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神游。此处风景独好,给忙碌紧张的工作注入了活力与乐趣。一道之隔的路西,自南而北的一排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树上,不甘心退场的蝉“吱吱吱吱……”叫成一片,虽然气势上已经减弱不少,但听来仍是聒噪极了,让人心烦意乱。路东是享受,路西是折磨。
忙碌的间隙,谛听着小园里的虫鸣,惬意极了!趁着去室外卫生间的机会去小园里小立一会儿,迎着亮丽的阳光,或眯缝着眼或闭眼一会儿,树影斑斑驳驳,虫鸣声声悦耳,生机无限,顿感生活是如此美好!
风渐凉,虫声响。随着秋意浓,秋渐深,虫声会越来越响亮。这是秋夜的标配,是秋天的礼物。从小到大,听着虫鸣,我们迎来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秋天。
这虫鸣更是从古响到今,《诗经.七月》里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秋夜是小虫们的天下,“暗虫声遍草,明月夜无云”“笼灯耿欲灭,枕下虫声切”。唐代白居易《禁中闻蛩》诗云:“悄悄禁门闭,夜深无月明。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寂静的秋夜里,让我们敞开怀抱,与秋风撞个满怀,迎接一场秋虫的盛大狂欢吧!
后记:9月7号,白露节气也过了。9月14日,一早起床风很大,天很凉,第一次穿上长袖的运动服骑着电动车去单位上班。晚间站在小区里的一处葡萄藤下,凉风一阵一阵吹过来,感到了久违的清冷,夜色中黑色的葡萄叶被吹得翻卷着,战栗着。没有月亮。旁边花坛里小虫们依然忘我地鸣叫着,极清脆,极悦耳。中秋节快到了,秋思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