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我否定,在阅读与写作中重塑成长型思维

女儿上课间隙我翻开电子书看,习惯性地陷入自我评判:“我看书总是抓不住逻辑,理解能力太差了。”我强迫自己停下这种内耗式思考,转而关注自己在阅读中做到的事——划出触动的句子、记录感悟、尝试复述书中观点。这个微小的转变,成为打破思维僵局的关键。

回顾坚持听书与语写的日常,我发现自己常陷入“无效努力”的焦虑:担心听了就忘、写了没进步,却忽略了点滴积累的力量。就像在微信读书上,从最初随意翻书到参与365天打卡挑战,再研究会员兑换策略省下一半费用,正是持续投入让我对阅读工具越来越熟悉,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无论是阅读时尝试串联观点,还是语写中坚持复述书籍内容,这些刻意练习都在重塑我的思维模式。不再执着于“做得不够好”,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今天比昨天多记住了一句话”“又发现一个实用的学习技巧”。就像每天听书时,即便内容艰深难以全懂,但日积月累间,那些听过的观点、故事,终会在某一天与思维产生奇妙共鸣。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少一些“我不行”的否定,多一些“我正在做”的肯定。每一次与自我较劲的坚持,都是在为未来的质变埋下伏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