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解忧杂货店》是我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
无巧不成书。看到最后,发现所有那些看似分散的故事,都被连接到了一家杂货店和一个福利院,而最初的结点,竟是一段令人感动的爱情,不禁令人感慨。
书中故事里的人,或多或少地,都与福利院有一定的关系,相互之间有着同一时间空间里的联络与交流,而通过解忧杂货店,他们和过去、未来展开了一次次不一样的对话。生活在过去的人,通过解忧杂货店,得以向未来的人发问,而他们在未来的感激,则通过解忧杂货店传递给了过去解答的人。
回看这些故事,会发现不同时间节点的人,其问题虽带有一定的时代印记,却绕不开亲人、爱人与朋友。人与人相遇,产生联结,然后生出问题。问题因人而起,也必由人而解,而这个人,只能是自己。
不管是月兔还是鱼店音乐人,他们心里其实早有了答案,然而这个答案所面对的结果是未知的,因此,脆弱的他们需要有他人的帮助,这个帮助或许是旁观者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许只是一句“加油,你可以的。”
我们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来安慰我们内心的不安。一个人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不够坚决,一旦有人给出了肯定,我们就好似增加了无穷的力量,可以立刻拍板。
有答案,并且可以选择跟着答案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更多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幸运。
02
年少的时候,很多的事情是大人帮忙决定的,即使我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却仍然可能依照大人的意愿走。
初中快毕业的时候,随父亲去临市看了一所高中。校园里进去右转有一排台阶,走完台阶可以看到一座图书馆,透过落地玻璃,傍晚的阳光洒在馆里看书的学生脸上,光彩夺目。图书馆前有一条小径,小径上有几个学生捧着书,正在轻声议论着什么。绕过图书馆,是一个体育场,几个高个子在球场上追逐打闹,放肆大笑。初见这情景,心里便充满了快乐,觉得这就是理想中的高中生活。
父亲考虑了多方面因素,最终为我选了本市的一所学校。他好像忘记了要询问我的意见,而我也始终没有开口。高中所在的校园,经过几次扩建,布局稍显凌乱,虽然其中也有令我钟爱的风景,却始终无法如当初一样让我心动。
年少的我们,好像可以轻易辨别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只是因为各方面的局限,无法做出满意的选择。那时候的答案,或许就是让自己快乐一点。
03
后来长大了,我们慢慢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却渐渐发现,我们好像已经找不到心里的那个答案了。
是选择漂泊寻梦,还是安定顾家,当考虑的因素变多,很多事情也就不再只是依照喜欢与不喜欢就可以被决定下来了。选择完成某一件事时,我们开始思考它的机会成本,想着这样做值不值,而不仅仅是我喜不喜欢。
这样的成熟,是时间教会我们的,但并不一定是好的,因为它模糊了我们心里的答案。
在内心深处,每个人仍有着属于自己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已不再那样清晰。为了寻找到这个答案,一个人必须经历肉体和心灵的折磨,他人不可代替,很多人在中途倒下了,放弃追逐,任其模糊,而坚持寻找的人,最终实现了内心的宁静。
蔡崇达在《皮囊》里写阿太的生活观时,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如果有一天,我们有幸得以真正剥开包裹着答案的层层外衣,看见底下最澄澈的诉求,那时候才算是找到了完整的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