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听过一个关于李叫兽的故事,25岁就成为百度副总裁的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认知:一切事物背后皆有道理。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他用这个道理来解决什么问题呢?
在他上初中的时候经常挨揍却不知怎样还击,于是他就想:“既然一切事物背后皆有道理,那么打架的背后也一定有它的道理。”
于是他就去买了很多本关于打架的书,快速翻了一遍,从中挑选出三本自己认为有用的,认真拜读之后发现了打架背后的道理,那就是“用坚硬击打柔软”,天哪!真的好有道理!
知道了“用坚硬击打柔软”这个打架背后的原理,那么接下来就从两个方面来练习就好了。一个是如何用自己的坚硬去击打对方的柔软,一个是如何防止对方用坚硬击打到自己的柔软。于是他经过三个月的刻意练习,终成班里打架的第一名。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简直惊呆了,连打架都要做到这么专业,难怪人家小小年纪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他每学到一个新知识都会思考可以用这个知识去解释哪些现象,可以运用于哪些领域,怎么指导实践。
比如对于“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这一大部分人知道了就只是知道了的知识,他却想到当年在宣传iPod大容量小体积这一特点时,乔布斯用了“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这种视觉化的语言,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一现象,还有雷军用“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形象描述“一个人遇到巨大机会即使能力不强也能取得很大成绩”这个现象等等。
解释完现象,再接着考虑这一知识还可以用在哪些领域或方面?
对于“人的大脑更容易接受视觉化信息”这一理论李叫兽用它来指导写作,将两种文案即追求语言华丽&追求影响用户的感受,给视觉化人格化,从而写出了《X型文案和Y型文案: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这一让他一举成名之作。
李叫兽就是那个知道了一个道理就要刻意练习直至做到的典范呀。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知道与做到之间却相差一个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高手大多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看书,去寻找事物背后的道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反复应用于实践,经过长期刻意练习,直到将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零。
很多人可能会说像李叫兽这样遇到一个知识就停下来思考这么久练习这么久,那也太慢了吧,我要学习的东西那么多,根本学不完呐。其实知道了一堆道理却做不到,生活不会有任何变化,相反知道了就力求做到,开始看似很慢,随着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慢慢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效率也会有大幅提升。真正的牛人都是用看似非常笨拙的方法,通过刻意练习与普通人拉开距离的,其实这种看似最慢的方法才是知道与做到之间最短的路径。
以慢为快,结硬寨,打呆仗,遇到一个新知识,多想想如何与旧的知识相联系,能用它解释什么现象,怎样用它指导实践?久而久之我们也能取得惊人的进步。想象一下当学习的知识通过不断地刻意练习真正运用于生活,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同事朋友更加喜欢与你合作,领导也更加器重你,给你升职加薪,你赚到了越来越多的可用于投资的蛋壳,投资收益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是不是很美呢?
今天阅读了笑来老师的《定投改变命运》4.4章节,知道了:
1、经验见识,对于决策非常重要。
2、长期自我逻辑训练,对获得财富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
3、投资领域越是早期的错误对后期影响越大,所以早期绝对不能犯错。
4、定投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一开始就做对了,接下来就是努力接受投资教育,通过观察别人犯错积累经验。两个大周期后学会自己决策。
我要怎么做?
1、训练逻辑,认真学习逻辑课程,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要想想自己曾经犯过什么错?为什么,怎样避免,以后怎么做?
2、认真学习践行群投资课,接受投资教育。多观察多思考,增长见识。为两个大周期后能做出正确决策打好基础。
3、将所学,所思记录下来,多复盘。
4、探求事物背后的道理,这一道理可以解释其他什么现象?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怎样指导以后的实践?刻意练习,直至做到。
让知道的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是对知识的最大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