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书内容简介
本书写给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亲友的疗愈之书,是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保罗·梅森与美国最重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助网站发起者兰迪·克莱格合作撰写。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案例,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完美的实现了它的目的,对于那些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关系亲密的人们来说,这本书能够帮他们重获新生。该书内容丰富翔实,指导人们理解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这些令人困扰的行为会对人们的亲密关系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其他人面对这些行为时会如何反应,并且指导人们学会如何应对。
1.书中摘录:
-
边缘性人格障碍:常见的表现:
第一,疯狂地努力避免真实或者想象中被抛弃的可能性。注意:不包含第五项中提及的自杀,或者自残行为。就是他总是觉得会被抛弃。你做出任何举动,比如说,你跟他约会看电影迟到了,他会认为说,你是想甩了我,你就是想抛弃我。所以,他才会大发雷霆。
第二,一种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主要特征是在对他人的极端理想化与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化。就是有分裂的症状。
他觉得你好的时候,全好,你这个人到处都是完美的,我这辈子最幸运就是遇到你这样的人;觉得你不好的时候,觉得你一无是处,你是一个最糟糕的人,我之所以这么惨,都是因为碰到了你
第三,认同障碍:持续明显不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知,以及长期感到空虚。就是他对自己的形象认知并不稳定,他自信起来觉得特别自信;自卑的时候,又卑微到尘埃当中去,人格不稳定。这是认同的障碍
第四,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比如说,挥霍无度、性滥交、药物滥用、行窃。
你们有没有见过成年人喜欢偷东西的?就是他并不缺这个钱,但是他就是上街喜欢偷东西。我认识这样的人。他觉得每次偷一点东西很刺激,很带劲,甚至有时候被人家保安抓住了,他都觉得无所谓,觉得很刺激。这很可怕。
另外,还有飙车、暴饮暴食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自我冲动的行为
第五,反复发生的自杀行为、自杀企图或者自杀威胁以及自残行为。他会自残或者用自杀来威胁他人。
第六,因显著的情感反应导致的情绪不稳定。比如说,强烈的阵发性的烦躁不安、易怒或者焦虑,通常持续数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第七,长期感到空虚。
第八,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难以控制的愤怒。就是他的愤怒一旦来,你会发现,这个人失去控制。
第九,短暂的、与压力应激有关的偏执、妄想,或者严重的解离症状。就是他会想很多很奇怪的东西,跟正常人的思维完全不一样。
以上这九个症状,如果有五条符合的话,那么就有很大可能患有BPD,即边缘性人格障碍
-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常见想法
第一个常见想法,他觉得我必须时时刻刻,被所有生命中重要的人关爱,否则我就一文不值。无论在哪方面,我都必须非常能干,这样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好多人都是这样,这样的人真不少
第二个,有些人是好人,和他们有关的所有事情都是完美的,另一些人则绝对是坏人,因此他们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他把人分成好和坏。
第三个,我的感受是由外部事件导致的。我没法控制与这些事件有关的情绪和行为,就是他不认为说,我的情绪是我自己内在的感受、内在的想法所造成的,他认为就是因为那个事。如果不是那个事,就不会有我这个状况。
第四个,没有人像我关心他们那样关心我,所以我失去了自己在乎的每个人,尽管我不顾一切地努力挽回,也无法阻止他们离开我。他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离开他,所以他会使很大的劲把他抓回来
第五个,如果有人对我很不好,那我整个人也就都不好了。
第六个,当我孤独一人时,我谁也不是,什么也不是。就是他没法享受自己一个人和自己相处的时光。
第七个,只有找到一位全心付出、十全十美的人来爱我、无怨无悔地照顾我时,我才能够感到幸福快乐。但如果真有这么好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爱上我呢,这一定是有问题,你发现,他很矛盾。他一方面要找最好的人,但他又不相信有最好的人存在。所以,他对你的要求,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人,但是你表现出来任何一点点令他不满,甚至没有不满,他只是猜忌的时候,他都会看出来你有问题。
第八个,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就无法面对这种挫败感。我必须做点什么来驱散这种感觉。这是BPD患者的常见想法。
就是他如果遇到了心情不好的状况,他的内心起了波澜,生气了的时候,他需要把这个东西传递出去,贴在别人身上,希望别人跟他一样受罪,一样受苦。当他把别人折腾得开始痛哭,开始难过,开始暴躁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好多了。然后反过来说不定还会安慰你。
-
投射认同
就是投射让人想起一句老话。这句老话是,谎言说了1000遍,就变成了真理。就是当他脑子里边不断地强调这件事情、不断地重复这个看法的时候,他认为这个看法就是事实了。
孩子会慢慢地长成父母描述的那个样子。这个话的理论依据就叫作投射认同。就是孩子会有投射认同,你不断地强调你是一个坏孩子,你不听话,你没有自律性,你就喜欢玩手机,你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你嘴里边不断这样说,孩子慢慢越来越认同。
-
边缘性障碍行为模式的特点
第一个,就是它能够让你立于一个必败的局面。你跟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吵架,你怎么都是输。
比如说,今天两个人在外边有些不愉快,回到家里边以后不说话。你说算了,今天息事宁人不说了吧。你不说话,他会说,你为什么不说话,你不关心我,这么大的事发生了,你假装没发生一样。你看,不说话是不行的。
然后你跟他讨论,声音大,声音小都不行。就是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都能够把你放在一个必败的局面当中。总之证明你不爱我,总之证明你想要离开我。你要不是想要离开我,你就不会这样做。因为他其实最担心的是你离开他。他的核心点就一个,他既想留住你,又不相信你会留得住。这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行为模式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他具备被抛弃的恐惧,同时又有被吞噬的恐惧。他一方面特别希望跟你在一起,一方面特别希望你能够关心他,爱他,但是如果真的特别近,他又会觉得,我没有自我,我没有人格,我变成你的附属品
第三个,他特别喜欢考验你的爱。他喜欢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你,你要么就是全爱我,要么就是根本不爱我,没有一个中间合适自然的这么一个空间。
第四个,同时这样的成年人,依然有着幼稚的世界观。这个作者在网上建了一个社群,就是把所有受到边缘性人格障碍伤害的人,包括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放在一个社群里边。没有想到,成千上万的人加入这个社群。就是特别多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说终于找到这个原因了。搞了半天,我是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
-
孩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受家庭环境影响
大量的家长经常说,我这孩子写作业为什么不集中注意力?每次来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问你们家里边有没有人大喊大叫,有没有人吵架,有没有人经常抓狂?几乎没有例外,每次都会说,我们是声音大一点,有时候他奶奶会喊,或者谁会喊,就是家里边有一个突然爆发的,喜欢大喊大叫的,或者喜欢用吵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人,孩子肯定没法集中注意力。因为他每天分了大量的精力,在观察大人的情绪,在小心什么地方突然一声炸雷炸响了。这就是我们说,被BPD所影响的人的特点.
-
什么叫间歇强化
比如说,赌场里的老虎机,你如果每次拉都能出来一大堆的硬币,这个游戏是不会上瘾的。因为我确定,只要一拉就出来一大堆的硬币,不好玩,就不是个游戏了。它之所以能够上瘾,就是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这太好玩了。所以,才会有间歇强化
因此,如果你在家中对待边缘性人格者,他发脾气,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糟了,这叫间歇强化。假如这个人发脾气总是无效,他慢慢就不发了,因为他知道发脾气总是无效。假如他发脾气总是有效,他可能也不会那么上瘾,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个规律了,没那么上瘾
最可怕的,就是有时候有对抗,有时候很顺从,有时候能够很好地解决,有时候吵好多天。这种感受就带来了间歇强化,而中间那种令他好的那种感受,会上瘾。这就是你要小心,不要给对方间歇强化。
-
应对边缘性障碍的方法:
要点一:你得知道一个前提,你无法让边缘性人格者主动求医。就是你没法劝他,你去看病吧,那个回龙观医院或者安定医院咱去看。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精神病,他没有到精神病的那么强烈的症状。那种人他不睡觉,他折腾,他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是他没有,他基本上还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一个环境,只不过在别人看来觉得,这人脾气有点大、情绪有点不受控、有时候情绪化等等
要点二:不要认为他的行为是冲着你来的。就是有时候你生气、难过、自责,或者自卑,原因是你觉得他是针对我,是我很糟糕,所以导致他这个样子,一个案例:汤姆说,我为我的女儿感到非常骄傲,昨天她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全垒打,赢得了比赛,让我们今晚去看场电影庆祝一下吧,这时候这个妻子就会想说,他发现了我的问题、我的缺点,所以现在他打算离开我了。但是不,我没有问题,我也没有缺点,我毫无瑕疵。所以,他才是那个有问题的人。然后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不,我不想去看电影,为什么你不问问我想做什么,你从来都不会想到我,我简直难以置信,你这么自私,这么专制
要点三:我们能够做的事,是照顾好自己。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先说三不要。第一,不是我导致的。第二,不是我能控制的。第三,不是我能治愈的。就是你别自己承担那么多的责任;要什么呢?第一,要避免一直为边缘性人格者撑腰。就是别他说什么,你都支持他,他怎么发飙你都行。第二,要避免重蹈边缘性人格者的覆辙。就是你不能够被他影响,接受他的价值观,然后也变得这么极端。第三,要坚持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就是如果你不能够给自己找到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环境,或者找到自己的爱好、对自己稍微好一点的这种方法,那可能你就会被他完全带进去,在洗衣机和高压锅里边转。
要点四: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轻易地否认问题,就是不要说没事,我们家其实挺好的。接着小心间歇性强化,这一点是非常要注意的东西。间歇强化是对他人行为进行鼓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
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抑郁,他很有可能会抑郁
第二个,情感麻木,就是他对于情感没反应,麻木的。
第三个,痛苦地渴望亲密关系,极其渴望亲密关系。
边缘性人格者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毫不负责,一个是过度负责。他拿捏不好这个尺度,就是完全不管,什么事都不管。但是一旦他管起来,可能就是什么都管。打孩子、骂孩子、吼他、盯着他等等
甚至连孩子的正常行为,也会让他感受到被威胁。就是孩子有时候做一些很正常的事情,他就会觉得受到了伤害,受到了尊严的挑战。他觉得,你竟然敢对我说这样的话等等。这是常见的状况
感谢樊登老师的分享和作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