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不服高人有罪。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对道:“哪敢和回比呀?!回呀,听得一件,知道十件。我呀!听了一件,只知两件。”孔子说:“你诚然不如他,连我也一样不如他。”
【注解】
1、闻一知十:十者,数之全也。颜渊闻其一节,便能推知全体。
2、闻一知二:二者一之对。子贡能告来知往,推此及彼。
3、弗如也:不如啊。
【学习】
颜回,名回,字子渊,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十三岁就从师孔子,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鲁哀公十四年,颜渊先孔子而去世,孔子极为哀痛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入学的时候,孔子已开堂教学十三年了,门下弟子子路等都已声名贯耳。颜回呢天资极为聪颖,但个性忠厚内向,所以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好像笨笨的。
学着学着,大家发现颜回可了不得,连子贡这么牛的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子贡相当聪明,能举一反三,告往知来,推此及彼。而颜回呢,子贡说,没法和他比呀,他是闻一知十!
钱穆注:子贡由此及彼,能从事理之对立上比较,所知道的仍然在外。而颜回呢,能直达人事之理的内核本质,浑然见其大通。
胡氏注:闻一知十,是生知之亚,上知之资。就是仅次于生而知之,不学而能,因为毕竟还要教一下。孔子和周公这种,就是生而知之,没人教,生下来就懂。这是什么境界呢?华杉注,可以用陆王心学,陆九渊的话来解释:“我在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到有事时,我便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最后一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有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钱穆老师的,“你不如他,我俩都不如他。”孔子是心情喜悦,胸襟广阔,对于能得到天赋极高,深不可测的弟子感到由衷欢喜。另一方面,也是欣喜子贡能自知弗如。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并且心悦诚服,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第二种解释:朱熹、张居正老师的,“你不如他,我赞许你,你确实不如他。”
这句话的断句是“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同意,赞许的意思,赞许子贡能看到自己不如颜回。
这是什么意思呢?
论才能,子贡排第一,全才全功。论德行,颜回排第一,几乎就是孔子的翻版,思想言行高度一致,所以后世也称颜回为“复圣”,COPY版的孔子。但颜回终生在孔子门下,没有到社会上发挥才能,不知道才到底怎么样。
我们经常说选干部要德才兼备,当不能兼备的时候怎么办呢?要孔子评判人,应该是德先才后。或者说,德是一种大才,一种能聚天下英雄而统帅之的领导之才。
这段话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我觉得老师们说的解释都可取。
作为领导,看到能招到比自己牛的人当非常欣悦,不要怕担心人家盖过自己,这样就不会“矬子开会,越开越累。”
作为下级,要有自知之明,要服高人,要有自屈之量,就像周总理发现只有毛主席才能统帅群雄,才能带领队伍对抗超级强敌,心甘情愿从上级变为下级,终身辅佐从无抱怨,共同成就一番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