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美诉:走近幼儿心中的美
【作者】黄蓉蓉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收获】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不同年龄在认知、情感、社会、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皆具有相适应匹配的阶段性,即幼儿的“年龄特点”。
2、在了解幼儿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于材料的考虑必须是谨慎的。以往,我们会遵从这样的教育原则:“让幼儿有充分的艺术材料和体验,他才能发现自己的表现手法。”
固然,这种思考是建立在幼儿充分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也是当下我们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但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充分的体验与探究过程中,幼儿不能判断哪些材料是有助于他的表现,哪些材料又会妨碍他的表现。
如同罗恩菲德所说:我们对与材料的观点就如同对于幼儿饮食健康一样,我们不会让小孩尝试许多未经选择的食物,通过不断试吃来发现哪些食物对他的身体成长最为有益。
3、因为它软、粘、不易控制的特点,会影响肌肉运动和协调动作的练习,在手部肌肉未能达到“捻”这样的精细动作时,超轻泥的探究会让他们难以完成预期的想象,结果往往是“一团乱”。
而教师如果没有足够了解幼儿手部动作发展的特点,也容易对幼儿的创作和探究认为是“破坏”行为,从而形成美术能力的负面影响。
4、需要强调的是,小班幼儿在涂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给予好或坏的评价,也不能冒然介入。
要尽可能仔细观察幼儿涂鸦的动作以及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涂鸦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