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后留下几大本相册。《那些年我和乐楼有个合影》有奖图文征集开始了,依稀记得父亲的相册里有几个老人在岳楼下的合影,半夜起来我就开始翻相册。
哈哈,果然被我找见了,我欣喜万分。
照片从左向右依次是母亲、老姑(父亲的表姑)、三爷爷(母亲的三叔)、四姑(父亲的妹妹)。
每年九月十三古会,父母亲都会通知亲戚们来跟会,对不方便到县上来的老人,还要专门用车接来,让他们跟跟会小住几日,转一转吃一吃,变着花样,不是油条油糕,就是镜糕稀饭,或者领着老人们到会上去吃。
不管是原来在城建局院子住,还是后来搬到自己家小院住,每逢古会,院子里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小车都停得满满的。
这张照片就是几个老人来跟会,父亲带着他们在岳楼照的合影,日期应该是八五年到八七年之间的哪一年。因为母亲八八年生的病,从照片上看,母亲还很健康。
父母接老人过会的事是在给外婆爷爷尽完孝,两个老人都过世以后开始的。刚开始老人还多,后来一个一个相继去世,九月十三过古会例行惯例接老人跟会的事才算告终。
人常说夫唱妇随,父母亲是现实版的典型。父母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父母的孝道和对亲戚乡里的情谊。
父亲老早远在新疆工作。不在老人跟前的那些年,父亲每次写信寄钱,都会写明给爷爷多少钱,补贴家用多少钱。
那时候人穷,农村好多都是用酱油调辣子吃,父亲便千叮咛万叮嘱,让母亲定时期给爷爷烫油泼辣子送回去。每到冬天,都要让母亲在大市场买好牛油坨,给爷爷按新疆人的做法炒好油茶送回去。而母亲多少年都是按照父亲的安排,毫无怨言地领着我们姊妹三,徒步几十里路给爷爷送钱送东西。
父亲调回来后,那就更不用说。虽然工作很忙,仍把外婆、爷爷经常轮换着接到家里小住,每次都是外婆或爷爷住够了,实在要回去,无法挽留了才将他们送回农村。
父亲抽了半辈子烟,直到后来戒烟为止,从没有在爷爷跟前抽过烟,他说看似小事,但却是对老人的一种礼貌。
父母亲除了孝敬爷爷外,对爷爷的朋友也是敬重的很。他说,我们工作的人长年在外,就是这些朋友陪伴在爷爷身边,给爷爷带去乐趣,才让爷爷不至于孤单寂寞。特别是常陪爷爷的好友仓娃Ya和吉娃Ya,爷爷去世后,父亲还一直像爷爷在世的时候一样,一如既往地去看望他们,直至他们去世。
母亲跟几个叔伯姑姑和侄儿外甥们关系都处得很好。特别是大姑,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家里来住上一段时间,帮母亲干点零活,上街转时还爱自作主张地给母亲添置一些她认为需要的盆盆罐罐零碎。每次走的时候,看上家里的她认为我们没用而对她有用的东西,会理直气壮地跟母亲开口要,母亲也会爽快地说一句:拿去吧,你觉得有用你就拿!
那时候我们在城建局院子住着,因为大姑和母亲关系相处的很融洽,好长时间了,单位人还都以为大姑是母亲的亲姐姐,而非大姑姐。
对小姑,母亲也像姐一样,常促膝长谈。小姑爱长呼短叹,母亲每次都会说:不准叹气,叹气会带来晦气!小姑会咧嘴一笑,笑完又不由自主地叹一口气。
父亲去世后,合阳的叔叔婶娘和那些侄儿外甥们就像父亲在世时一样,逢年过节一如既往地看望母亲。母亲去世,他们全部来三叩六拜送母亲上路。
这就是一张和岳楼有关的照片引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