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来,心随键驰

(原文写在“1+1教育网日记”里,在那里存着13年来所写着的:http://www.edu11.net/space-67-do-blog-id-773386.html )


此刻看到的乡村

坐下来吧。


坐下来吧,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从人群拥挤的城内通过车流如蚯蚓爬行的城港大道回到了乡村小学校,回到了用二十五年时间一直想着要离开的乡村。


坐下来吧,坐下来听房门外各种各样的小鸟在树上的声音不一样的鸣叫声,此刻的乡村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安静了。很多人都朝着城市里挤去,村里只剩下的几个老人在学校门口的老榕树下一边乘凉,一边等着留守下来在学校里念书的那几个“剩下”的孩子,一起放学,一起回家,下午还会再来。然后就是风声了,改了村道后就连车笛声也少了。


很多年前,城里还不是很热闹的时候,那时的我和很多如我一样的我们,就想方设法地一心想着去城里,内心里假装着安静着,这样的安静现在还可以读到,就在这个网页的日记里,可以感受到的,前翻到2005年的记录,那时的一篇篇文字里,都是记录着乡村的“安静”。


我成了乡村的记录者,还是城市的记录者呢?


十年,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是在这十年里巨大地变化着,一大群人,从乡村涌到了城里。


坐下来吧,坐在乡村小学的椅子上,不是一样也是坐着吗?在那么哄闹的城市里,有多少人还不是整天里想着怎样弄个安静的地方,可以喝喝茶吗?


人类创造了城市,上帝创造了乡村。


一个人,如果能够自由地在城市与乡村之中穿梭,那是什么呢?


有些人,努力地离开了乡村之后,移民到了中国的某一个城市里,后来,发现没有办法回去了。去了心中的远方,故乡却也一样成了另一个远方了,成了每年小长假时匆匆忙忙的追逐地了。


天津有那么好吗?有,肯定有,因为TA离北京那么近,北京有那么多的人,如果北京不好,人们为什么会从全国各地一涌而到那里去呢?昨天的天津说要让人才去那里住。我是个人才吗?在车上听广播里说着,自己不禁暗自笑道。如果是十几年前,我会很自信地说,是的。十几年,心里不是一样想着去移民吗?想不到的是,十几年过去了,移来移去,并没有移出半步。中国很大,中国也很小的。


很多年前,读到鲁迅写的文章,说是在上海种桃花的事,他在文章中说,上海的泥土很少,到处是水泥地。读文章时,我正是少年开始,在农村里不多见水泥,满眼只见泥土,对于上海,对于很久很久以前的鲁迅,总有点不相信。2005年时,我辗转奔波了三天三夜各种车辆上,到了鲁迅说的上海去,去参加上海马拉松赛,从最繁华的南京路开始起跑,从上海的市区跑到了当时算是郊区的闵行体育馆,在路上见到了旁边还有烧柴火的乡村人家呢,鲁迅啊鲁迅,看来那时的您,不是喜欢呆在家里,就是出门都坐黄包车,在您那个时代,城市与乡村很遥远的。


十年前,我无数次地想着,将来有一天,在遥远的城市里,我能够安静地坐下来,十个手指搭在键盘上,任心情随音乐的旋律而动着,那是一种别样的向往。十年后,我仍然在这里,一切都没有变化着,唯一的变化是,我发现了,城市比乡村要热闹着,城市里的轻音乐就是乡村的自然天籁之声,其实城市与乡村并不远,也就是一个单程的马拉松跑从中心出发到终点而矣。


其实,我们可以随时都可以安静下来,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里。

如果说,现在有着很多热闹的网络地方,那么这个写字的地方,算不算是“乡村”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