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年,龙格宣告“一切都趋向风景。”风景画不仅仅是在德国得到发展,在很多国家都有所体现,但最突出的是英国。
德国的风景画在歌德Goethe的表达里是有强烈的宗教意味,是浪漫主义Romanticism的遐思飞想,气度开阖。
在此之前,我曾记得在哪本书上曾经学习过,原来的风景画是贵族们用来炫耀自己领土的富庶,所以风景画的地位一直都很低。随着一些原来积贫积弱之地发展起来,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地崛起,风景画成为象征国家风土人情,表达爱国情怀的艺术品,如17世纪的荷兰,以及19世纪的哈德逊派美国画家笔下的高山峡谷、而正在成长中的德国艺术家更加丰富了风景画史诗般的地位。宗教色彩,还有对建立统一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渴望,以及塑造最具有特点的民族特性。荷兰绘画容日后再叙,今日始,学习英国19世纪的风景画。
在交通不发达的中古社会,去旅游是富人专有的行为。度假经常是以年计。在异国某个著名的地方生活,作画,能享有这样的福利的画家通常都是富有的人。不是所有的画家都那么有钱,所以风景画不那么流行,这在英国非常突出。法国的大卫David,安格尔Ingres,格罗Gros都是在获得罗马奖以后,才到罗马学习。而随着法国大革命,欧洲大陆战事频起,从英国前往欧洲大陆去旅行变得有危险之后,英国本土的旅游开始兴起。然而,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全面展开,大片的英国土地充斥着煤矿,工厂,铁路等工业产物。而这些新生的行业由于历史生命的短暂,开发得相当无序且丑陋,凌乱,并对缘由的英国农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就是工业革命的反对者,他曾利用自己的名望,联络乡绅,阻止火车铁轨铺进他的家乡,可见当初工业革命对大自然破坏之惨烈。所以,美丽的大自然就显得弥足珍贵。英国画家将画笔指向田野是为了记述英国乡村之美,带有一种保护和记录的功能。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曾提出记载下英国各地的美景,要求画家对自然美景要做到精确而完美的复制。
摘录一段:
”风景画“这一术语设计多种多样的图像,它唯一的共性是描绘户外景色。风景画可能绘有山川,森林,田野,海洋,河流或城市,包含人物和动物,或者没有,表现的可能是现在,或者是基于想象重构的过去。
一幅风景画可能表现对现实的如实描绘,也可能是艺术家想象的产物,其目的的令人愉悦,敬畏,着迷或者受到鼓舞。另外,按照主题或”审美模式“,即艺术家试图施予观者的特定影响,风景画可被分类。
有些主题适合特定的模式,因此历史风景画常常呈现为理想化的样式。山川风景画和海景画(seascape Painting尤其风狂雨暴的海洋)可能具有崇高感,而城镇风景画(Towncape)则是地方志。
审美模式还有地理上的关联性。理想化的风景画常常表现意大利的景色。而具有崇高感的风景画则以瑞士阿尔卑斯山为背景。如画之美常常与英国相关。而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尤其是荷兰,呈现给自然主义画家最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