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101期“微”主题活动。
海燕是大海的精灵。灵光来自于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在这篇散文中,海燕高傲、勇敢、精灵一样在乌云压顶、狂风暴雨来临之际的大海上飞翔。令人仰视的海燕。
万物皆有万象,角度不同,感触有异。宰相诗人张九龄,发掘出海燕在天地间的另一种存在观感。同样的海燕,少了强劲,变得微缈。
《归燕诗》
海燕何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微渺”是讲在空间中微不足道的存在,“暂来”是说在时间中极少的占有,时间和空间,古人已经意识到了二者的渺茫仓惶,两个词之间有着何等天高地远的留白。
诗中写似看得很是谦虚,背后却带有非常深的自知和强烈的自信。如此渺小的海燕,却主宰着自己的意志。“乘春亦暂来”,踩着春天脚步潇洒来临,没有谁能滞留住它;不管是泥淖还是广厦,它们俯瞰飞过,没有谁能改变它飞翔的轨迹。精美刺绣窗帘的房屋,华丽锦绣的高房大屋,或者凶猛的老鹰和隼的危险,都没有改变和折损它对自身意义的评价。”无心与物竞”,我就是我,我就要做我自己,我来到哪里,全凭自己做主。渺小的海燕,不去问谁见证过自己的到来,也不关心有谁赏识过自己身姿矫健,因为飞翔和自由的包容,本身就很有乐趣,它享受其中。
“莫相猜”,这不是生命与功名的竞技场,它知道只是来此一遭,暂时停留而终将归去。这不是对自我优越性的强迫性求证,而是对生命之趣的自由体验。
成长真的是件值得期待的事。
小时候,我们很那种更富力量的美,那样就像我们蓬勃的生命一样。记得高中的时候,读到陈子昂,很认同他的“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恐惧。还没长大,就有点担心“岁华尽摇落”了。也许是因为还没有走过迷茫幽暗的青春岁月,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因此对他人的目光格外敏感。这种高敏感性的反向,就成了对于“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的感动,因为当他人不能给我及时的肯定时,只能在心中不住劝慰自己不要在意。何况在我们古老的、悠悠博大的文化中,有太多这样的名言和事迹,支撑这种清高实则具有防御的策略。可是,矛盾的是,嘴里念着“不为无人而不芳”的人,往往暗地里又为无人理解而伤神,只有在获得过足够的理解和帮助之后,才会在背对世界时,都相信那里坐着一些趣味相悦的人,才会不太在意自己到底是一株幽兰还是一棵狗尾巴草。
现在想来,小时候花掉一个下午去刨土,也许并不是为了一棵多么名贵的兰花,只是那个小朋友小小的心灵里,已经有了一种想要从芸芸众生中把自己拔擢出来的愿望。
堂前牡丹自妖娆,空谷幽兰静夜香。
我们本就微缈,应四时而长,而卧,泥淖,华厦所处皆自得,我们无心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