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明显感觉孩子长大了。干活有模有样,做事主动积极,特别是开学这几天,做了几件事,让我刮目相待。这就是成长的节奏。
报完名,需要买一些文具,自己把书和本儿的数量数好,在文具店挑选好,回家开始包书皮。往年包书皮这种事儿,他只是参与一下,主要劳动力是我。没想到今年他成了主力,我打下手。他包的书皮像模像样,出手还挺快,旁边放着剪刀,准备了一个大的垃圾袋。看到多余的部分,随手剪掉,垃圾顺手放到垃圾桶里,干净利索。
他们要求贴塑料膜,这个塑料膜包书还可以,因为书有厚度,粘上去不容易打褶子。但是包本儿皮就比较难,一边撕贴膜纸,一边往上粘,本儿皮比较软,很容易打成褶子,所以既要细心,还要会方法。否则打成褶子,本皮包出来很难看。一中午,孩子包了16个本儿皮,包得平平整整,遇到打了褶子的情况,轻轻撕掉,用格尺比住,推着往前走,本儿皮就包的平平整整的,做事情动脑筋想办法,这活干得真漂亮。
最主要的是,他把贴膜的纸没有随便乱丢,而是都放在垃圾袋里,剪下的细细碎碎的屑,也都捡到垃圾袋里。包一本,清理一次,所以桌上收拾得立立整整,干干净净,包完的书摞成一摞,包完的本放成一沓,分类整理,一清如水。这活干的,太有水准了,已经远远的超过我了,我心下欢喜。
我帮他包了一个本,打了褶子,撕了重贴,贴了不合适,再撕,折腾了好几遍,好不容易才包好了。感觉特别费劲,没想到他包了那么多,一中午就弄完了。既有速度,又有效率,有质量,还干净利索。这样的做事态度,干啥都不会太差吧,我很欣赏,奖励他去图书馆看书。
晚上他要自己做饭,他说他会做蛋炒饭。我俩去市场买好食材,一截肠子,一个黄瓜,一个胡萝卜。只见他把胡萝卜削好皮,黄瓜用刷子刷干净,放在案板上开始切。看他切菜,我真是心惊胆战。
只见他一手拿刀,一手抓着胡萝卜,刀放在滚圆的萝卜上,用力往下切,切得摇摇晃晃,我看到得比紧张,生怕他把手切了。于是我给他示范一下,只切了两片胡萝卜,他就嚷嚷着不要给他切完,他要自己亲自做。慢慢的对付着,切的时候小心翼翼,切得萝卜片有薄有厚,又把厚片切成条,萝卜条又宽又窄,切丁时,一手覆在萝卜条上,一手切,我生怕刀滑切手,一直紧张兮兮的盯着他看,看他干活比我干活都累。
天哪!好不容易将萝卜黄瓜,香肠都切成丁,放在旁边的小盘里,他开心的忘乎所以,拿着刀在那儿舞动起来了,我赶紧提醒他,把刀放下!他这才想起来还要炒鸡蛋。哎呀!靠小孩干活,真的是边干边玩儿,操不完的心。忘了我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如果我也像他这样,早就被骂惨了。
一顿蛋炒饭,做了一个小时,终于做好了,自己尝了尝,还觉得挺好吃的,美滋滋的吃了一碗,不小心撒了一个黄瓜丁,赶紧从桌上捡着吃了,自己做的,就懂得珍惜。估计是做饭带给他很大信心,吃饭也吃的得花样百出。一边吃,一边假装直播,和老铁们互动着,分享蛋炒饭味道好,我一边吃一边听他说,还得当小助手回应他,还得扮演他的粉丝,这饭吃的手忙脚乱,但心里却喜滋滋的。
今天第一天上学,居然没用我叫起床。闹铃叫嚣完,我洗漱,练习八段锦,练到最后一节的时候,听到窸窸窣窣的穿衣服声音,叠被子的声音,我知道,孩子破天荒的自己主动起床了。于是我哼着歌,开始在厨房忙活起来,拿豆腐,洗香菜,切柿子,看着这些菜有红有绿,香油飘在上面,亮闪闪的,白白胖胖的饺子上下浮动,香喷喷的汆饺子出锅了,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早晨。
过完年,孩子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敢放炮了。开学了,立刻放下假期的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回到上学的节奏,做事也比以前利索了,至少每天洗袜子,不用我再提醒了,包书皮,做饭,洗碗,扫地,这就是成长的节奏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觉得整个寒假,我没有让他上过一次课外班,但在家天天干活。干活,锻炼观察,锻炼思考,还要综合考虑,讲究顺序。干活的人心灵手巧,干活的人做事有条理,干活的人更有价值感。所以古人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会干活,就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