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三哈。我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是我个人对于教育的一些见解。
我觉得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因为从我们出生开始,家庭教育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家人教的,我们的很多习惯也是在家里养成的。而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塑造人,对我们的一些行为进行修正,让我们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家庭教育中,爱和陪伴才是最好的富养。
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我认为这种金钱方面的穷养和富养只是很小一方面,而爱和陪伴才是最好的富养。
就拿我的个人经历来说,我从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十二岁以前我和我奶奶一起生活,初中高中我在我小姨家生活,我爸妈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特别少,但是我爸妈从来不会在钱这方面对我吝啬,甚至可以说是对我特别大方。但是尽管这样,这么多年了,我总是觉得我爸妈其实不够爱我,因为我觉得他们没有陪伴我长大,这就是不爱我的表现。当我爸意识到对我的关爱太少的时候我是高中,每周我拿到手机的第一个电话是我爸爸给我打的,尽管打电话时间都不超过一分钟,他还是会给我打。那个时候我和他都意识到了我们之间很疏远,也是因为他在我高中三年没有哪一周停止给我打电话的行为,让我觉得我父母是很爱我的。也是因为他三年来的坚持,让我觉得我的高中三年并不难熬。所以,我觉得爱与陪伴才是最好的富养。
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我小学是在一个小镇上读的,当我四年级开始,我爸每次打电话就问我,你要不要去县城上初中,因为他觉得县城里的师资力量比镇上好,有助于我以后的发展。那个时候,当时很多想要自己孩子以后能有更好发展的家长,几乎都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县城以及更好地方去上学。正是因为他们对孩子学校教育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不过,这也反映了我国目前教育的现象,那就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因为我去到了县城上初中,最后考了一个不错的高中,然后又顺利考上了大学,而我的在镇上读小学时候的同学,很大一部分人都已经在为自己的温饱而奋斗了,我在县城上学时的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尽管他们有些人没有上本科,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都还在接受学校教育。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我很明显就能感受到我国教育资源是分布不均的。
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也很重要。
我记得我在镇上上小学的时候,镇上是没有什么书店的,有也是卖的一些学习工具书,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们没有过多的机会在书本中看世界,认知也很局限。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个纪录片,在那个纪录片里面一个开书店的人把书店开在了农村一个院子里,附近的农民都觉得这个老板他有病,但是这个老板给当地的村支书说,我在乡村开书店,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我是想把文化带进乡村,书店开张后,当地的孩子以及老人都喜欢去那个书店逛一逛,不管看不看书,他们都爱去瞧一瞧。我觉得这个老板对于文化的传播有很深的责任感。在乡村开书店,可以让当地的孩子有书可看,有知识可学,不拘泥于学校那点知识,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这种文化氛围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的一些拙劣的见解。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不管我们以后遭遇了怎样的挫折,我们也不要丢掉自己追求诗和远方的勇气,因为现实可以尽管残酷,但是浪漫至死不渝。
谢谢大家。
陈三哈
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