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今福建福州人,进士出身,清代名臣林则徐女婿,历任江西巡抚、福州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沈葆桢曾为曾国藩幕府成员,深得曾国藩赏识。曾三得曾国藩奏保
第一次保荐,沈升任广饶九南道。
第二次保荐,1860年五月初三日,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第一次上折,就奏请朝廷饬令沈葆桢赴湘军安庆大营帮忙。
第三次保荐,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
曾国藩对于沈葆桢可以说是恩重如山,情谊深厚!是沈一生中的大贵人,然最后沈却被曾国藩大营的人称为“绝无良心科”第一名,这是为何?
这事起于曾国藩沈葆桢二人争饷,沈葆桢是站在江西的角度,认为江西所出之银自应用于江西,所谓“楚弓楚得”;而曾国藩是站在湘军大局的角度——此时曾国荃统率的湘军主力,一方面要围攻天京,一方面又要与前来救援天京的李秀成部队作战,处于腹背受敌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不能断饷。而他辖下的其他两省:江苏大部分为太平军所占据,李鸿章只得上海一隅;安徽则是太平军与湘军互有攻守。两省厘金既尚难指望,江西自然就成了湘军军饷的重要来源。难怪曾国藩会厉言抗争,而不顾文人耻于谈钱的体面。
自己一手赏拔的沈葆桢,最后却背叛了自己,这让曾国藩一度很是苦恼。更让曾国藩苦恼的是,他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沈葆桢有如此举动?
沈葆桢此举,实在是恩将仇报。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愤怒。维系湘军集团的,就是两个字——恩与义。虽然曾国藩举荐他人,从不是为了让他们报答自己的私恩,但是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举荐之人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沈葆桢此举如同扎在他心上的一根刺,每一翻身,都感到钻心地痛。内心愤怒纠缠如此,但是曾国藩的外在反应却没有任何失态之处。
早在同治元年(1862),因为与当时的江西藩司闹矛盾,曾国藩就曾在日记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日内因江西藩司有意掣肘,心为忿恚。然细思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权臣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无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吾正可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其庶几乎!
也就是说,这些天因为江西布政使有意和自己作对,心里非常愤懑。但是我细思古人办事,岂不也是我和一样,经常会遇到掣肘和拂逆。如果怒他人之拂逆,必欲使之顺从,就会采取霸道手段,诛除异己。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不可一世的权臣,给自己带来祸患。如果在他人的反对面前能够动心忍性,修炼自己的心性,委曲求全,而且还以没有“对立面”而忧心,这才是圣贤的用心。所以我正可以借这个不顺心的事来磨砺我的心性。
经过反思和调整,他应对此事的态度非常理智平和。曾国藩的幕僚们纷纷大骂不已,要求曾国藩马上参奏。曾国藩却没有这样做。沈葆桢是他提拔起来的,现在又进行参奏,不光沈氏脸上不好看,他自己脸上也不好看。况且沈氏用钱也是为公,所争毕竟不过四万两,为数不算太多,随他去吧。曾国藩念起忍字诀,选择悄悄吞下这颗苦果,“遂未奏请,以全寅谊”。没有向外界公开他和沈氏的矛盾。
从曾沈的决裂和曾国藩处理事情的态度可以看出,圣人之所以称之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把每一个烦恼都视为得智慧的机缘!从而不断反思反省,修炼心性,提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