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去东关看庙会的清晨,鲁迅却被父亲要求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当时正是满心期待,且家里上上下下热热闹闹准备去的时候,突然来这下不免像热锅浇上冷水,滋滋冒烟,从心底里透出不甘心来。
文章前面用了大半部分篇幅给去庙会造势,更衬得背书的突兀。其中这段描写“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更是生动形象,铁钳表示出着急与痛苦,想快背出书的焦急和绞尽脑汁去记忆的感觉,还有深秋的蟋蟀更是表现出一副对于时间流逝的绝望,为逝去而哀鸣。
文章也从热闹的庙会造势转到令人屏息凝神的背书场景。而背书过程又是用“梦似的就背完了”一笔带过,更是凸显出想去庙会的急迫之情。
但文章后面却描述作者并没有那么高兴,在经过紧张突然的背书后,鲁迅的兴致也消耗了大半。委婉的表达出强制教育对儿童心灵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