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月饼伤害过

我小时候被五仁月饼伤害过。

试着勾画一副这样的画面,一个小学生,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是,某一天基于自己的恼火,把五仁月饼掰开,用从小商店买回来的“沪光”小刀把馅料分成一丝丝一块块的,研究这些难以入口的东西是什么。

以后好多年,我都觉得五仁月饼是真难吃,比枣泥、豆沙、水果的差远了。年复一年,越长大越发感觉五仁月饼的味道是没法接受的,不光是难吃,还有一种被糊弄、愚弄、虐待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人把月饼做这么难吃还汤姆往外卖。

刚上班那年中秋节,单位发了一个挺大挺厚的月饼,据说是蛋黄的十元一块儿。我觉得里面的大蛋黄特别好吃,就从同事那又讨了一块带回家。第二天,妈妈对我说:你带回来的月饼,看上去挺软和,爸爸坐餐桌那儿,一口一口慢慢地吃了,从来没见过他这么吃东西。我说:我也感觉蛋黄月饼比五仁的好吃多了,单位只发了一块,我再见到这样的月饼,一定买一些。后来还真买过几次大大小小的蛋黄月饼,味道都挺好,最好吃的当然是第一次吃的那块。

直到二十年前,我们食堂自己打月饼,我看到了用花生油和出来的面,看到了一盘盘烤好的花生瓜子核桃芝麻杏仁儿,似曾相识又肯定不是,肯定的是绝对不是小时候那种五仁月饼的配方。帮厨时,我问厨师哥:月饼什么馅的?他说五仁,还是最传统的好吃,货真价实的五仁吃着也放心。我简单回应一句,似乎厨师哥对五仁确实评价不错呢,那我小时候吃的那种是啥玩意?这五仁儿有几种,到底好吃不好吃?我心里有些疑惑,也有些企盼,盼着这五仁月饼一定要入得了口。

食堂烤出来的月饼,果然特别好吃,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我那天像父亲一样慢慢地吃完了一个月饼。对,五仁的,很香,不硬,各种仁儿的香味层次分明,越嚼越香,特别好吃。后来和厨师哥聊天,得知那块月饼成本不低,给大家供应几块是中秋福利,如果大家想吃还可以做,只是得大家凑钱。得知我想给家里多带几块,厨师哥把他那份儿也给了我,这款香甜的五仁月饼自然得到了家人的赞誉。

时光还没荏苒几年,我到了新单位,一个同事哥和我关系相当好,临近中秋节聊天时说到月饼,我说:很少吃那玩意儿,尤其是五仁的,老有上当的感觉,家里老人怕浪费都只泡粥里吃。他说:我知道你说的那种,我也不吃,我村里有人会做,我们吃的都是定制的,货真价实的五仁是很好吃的。

那年哥给的几斤月饼,宛如当年食堂做出来的味道,品尝着相似味道,想到厨师哥和同事哥都是本地人,做月饼的手艺是否一脉相传还真说不定。这些年,我们吃的月饼都是哥定制的,包括父亲吃的无蔗糖月饼,每年两斤就够他吃,他也只吃这样的。

原来这世界上有真东西,也有好东西,只是我们消费水平或者资源受限,接触不到。

元宵也是如此,我想起小时候父亲经常在吃元宵时评论这元宵不错是食品厂出的,或者说那元宵不好不是糯米的。年少的我是不太明白,只觉得有馅的这个白疙瘩比玉米粥好喝。

直到上班后,独自在外地,元宵节的街头,我看到有个挺出名的食品品牌卖元宵,好多市民在买。我想了想自己也算是市民,于是也凑过去买了两种,回到家,烧开水煮熟,原来货真价实的糯米元宵是这个味道。为此,我特意带着一些这样的元宵回了趟家,不管是不是元宵节,给家人煮了一锅,都尝尝。

姐姐说,现在家里的元宵也有这样的了,人们也不再愿意买那些私人作坊不用糯米面而是用白面滚出来的元宵。

我说:入口的东西,如果老百姓有条件了,还是吃点正宗的。如果没条件,宁可少吃不吃,也别拿假的次的替代。

不知道当年那些难以入口的月饼或元宵,是谁做出来的,又凭着怎样的勇气或恶意拿到大街上卖出去。我是信奉“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没有仙桃,我们就吃好杏,谁也别拿烂的次的假的仙桃糊弄老百姓。

是的,我小时候被五仁月饼伤害过,长大后治愈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