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夜里,朦胧睡意中,听窗外天籁声滴滴答答,哦,下雨啦。模糊记起日前家人曾说起今日有雨,看来,这雨似乎来不及等到天明,便于这万籁俱寂的夜里悄悄然地降临了。
记起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就是了。此时恰似彼时。于是,我就在这春日的夜里,迷迷糊糊地徜徉到诗人营造的境界之中去了。春夜,喜雨。我亦喜雨。只因它,丝丝入梦。所以,之后睡得也就特别香甜。今晨醒来看天色昏暗,还想或为时尚早,哪知时间已是九时过一刻钟了。
匆忙中翻身下床,简单洗漱后,外出赏雨。
老公驾车,我将目光移向窗外。时值阳春三月九日,惊蛰刚过。不禁想起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也是在此时分:“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余老先生在这篇散文中对雨的描写美到极致,令人叹服。不过,因其独特的心境,他那惊蛰时分的雨是冷的,而对于今晨的我们而言,眼下这雨却是如杜甫那雨,是喜雨。
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的是成都夜雨的景象,赞美那似乎知人心、会人意,来得及时、滋养万物的春雨。而我今天处于这个名叫“高唐”的小城中,喜的是春夜之雨的急匆匆而来,又忧它或急匆匆而去,于是忙不迭走出家门。赏雨。也赏雨中春意萌动。
细雨斜斜,飘入车窗,溅在我的衣袖上,手指上,脸颊上,带有丝丝凉意,但远不是冬日里的寒凉了。小城路边的绿化带草皮还是一片枯黄,但细看下却有隐约的新绿星星点点,初露尖尖头角。
小城不大,景致优美的地方也不多。平时外出遛弯我喜欢去湖边,今天便又去向那里。到达目的地后,撑一把雨伞置身天地间,霎时,耳边响起零星细雨落下来,滴在伞面的沙沙声。
朱自清在《春》中形容春雨之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但眼下这细雨却是你不站定细看反而觉它不出。唯有水面上密而细的雨花在宣告着它的存在。远远的,水面一层雾。
然而,我惊诧于先前从未见过这般绿的湖水!在沁凉的空气中,它绿得淡然、绿得通透、绿得纯粹,绿得柔和而细腻。那种含蓄的美,使我甚至找不到合适的、用来表达绿的词语来形容之,来形容这生机萌动其里的春之水了。那么,就暂且叫它水绿吧,新生的、春水之绿。
岸边诸多树木,大多于静默之中守候那一潭绿意,仍以冬日的苍茫之色示人。唯有柳树跃跃欲试地已然呈现翠绿明艳,和着那一汪绿水在微风细雨中荡漾。也有树下一些嫩绿的野菜,似乎于偶然间就形成气候,一大片一大片地,将枯黄的草皮遮盖起来,显然要喧宾夺主了。
当然,还有连翘花,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它开始恣意绽放之时。湖边自然有成片成片的连翘,它们在我们所在位置的对岸,需要穿过跨越湖水南北两岸的九孔石桥。
这座桥是小城最大最长的桥,外形美观又壮观。站在最高处,可以将左右两大片水域尽收眼底。左边水中有个湖心小岛,岛上有一小小凉亭,右边则有高高的广播电视信号塔耸立岸边。平常时候,岸边更是有无数垂钓者散布各处。
但今日,由于天气原因,别说东西岸边没有一个垂钓者,就连行人都很稀少,只见一辆辆车子络绎不绝往来于桥上。不过,眼下里偶然间出现的行人,几乎都收起了雨具。
雨,显然是愈来愈小了。站在桥上往下看,那一潭绿水之上,这里,那里,如今仅看得见轮番绽开的雨花。像顽皮的小小鱼儿间或在水中戏耍、这儿那儿地吐泡泡,不时激起的朵朵水花渐推渐远,而后慢慢消失。微风吹皱春水,湖面显得愈加宁静。远远的,水面仍是一片雾。
下来桥,来到那一丛丛的连翘跟前,果然如我所料,雨天里,花儿开得甚是稀少。但那明艳艳的黄仍然令人惊叹。那小巧的黄色鲜花,有五瓣的,也有六瓣的,零星地点缀在它们繁密的枝丫间。
这些纠纠缠缠的枝丫,有的已呈现出鲜明的绿意,有的则仍以浅褐色的枯槁形态示人。但无论它们怎样,有了这些或含苞待放,或恣意绽放的花朵,眼前的一切便处处满含生动,处处生机盎然了。
雨虽然渐渐停了,但在花瓣上、枝丫端仍有晶莹的雨珠如水晶般闪耀,这是大自然赠予它们的礼物。这些不畏春寒的先锋者,给人们蛰伏一冬的感知以刺激和新意,上天自会用贵如油、似琼浆玉液的春雨来给它们施洗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个“好雨知时节”,好个“润物细无声”啊!不过,人家虽然含蓄低调到“无声”的境界,却是因“知时节”的灵动,而深入人心。
春夜,喜雨,我亦喜雨,昨夜,你那里下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