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数学新课《街心广场》,重难点为让学生明确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理解推导过程。上课铃声响起,我从拍手读一读小数点的规律儿歌,活跃气氛,接着课前检测进入新授课堂。却在这道检测题上花费了太多周章,但是预测内容在,我不能慌忙跳过,从学生两次投票中,我了解到上一节课小数点搬家的延申知识—倒推法,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于是就有了课上两波代表的“争辩”,当我看到反馈器投票的数据时,我想,思考接下来教学策略,调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两次投票,我习惯的打开小组统计,看看有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这份统计图明显反应出问题。两个小组倾听了同学的方法后改变了思路,还有两个组坚持原来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教育契机就隐藏在其中,我不防可以去听一听小组成员坚持自己的理由,而为了新授课进度,我加入了正确选项的理由,为赶新授课而错过了预设的教育良机,回想,处理不太恰当。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有解决方案吗?而每次情况不同,我是否具有契合教育时机的智慧与策略?数据发聩出的问题,我有背后那双慧眼吗?都值得我一一琢磨,尝试,思考。
接下来新授课探索地砖面积——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经历过小组合作探究后,0.3×0.2=?出现了两个答案的争论,0.6与0.06,我随机挑组进行汇报说明,在几组汇报中,学生就整数竖式计算猜想,超前知识储备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以及自己方法等进行一一探讨,这个环节其实是课堂现场生成的,我让孩子上台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但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毕竟有限,禁锢在自己的方法圈,很难达到突破重难点的高度,这时候是否需要我的介入?我清楚的知道学生学习经验的累积与发展是需要创设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算法的,算理,学生需要思路,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与方法来进行理解,本节课上,学生呈现的方法,加上教科书提供的思路,预测学生是可以达到我想要的水平线的,我明显担心与放手不够。课堂教师是什么样的角色?我何时该出手?每一节常规课原来都是智慧与方法,技术与数据融合的课堂。我不是一个人,我有一个团队,向前的力量远远大于我的预设,这么想,所有的课堂生成都是价值的呈现。
在课堂最后环节,我通过一道高频错题进行了检测,结果如我所料,学生都被表面直观乘数位数来决定积的小数位数判断错误,实例解答显得无比重要,这时候孩子的智慧超乎想象,关注易错点,课前预设经典习题,实例进行解答。在易错易混提示中获得纠错心得。
回顾一节课,有不足与漏洞,数据的契机处理,小组合作的高效模式,反思调整,常规课更需要扎实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