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区后山上偶遇一片红彤彤的果子,咋一看,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蒿秧泡”吗?
一眼望去,果子已经完全成熟了,甚至有些熟透的果子已消无声息地躺在地上。我扶着旁边石头和藤条艰难地爬上坡去,摘了几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像极了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尤记得小时候,每到6~7月农忙时节,秧苗在河水地灌溉下已郁郁葱葱,稻田里的杂草也肆无忌惮的生长起来。
当大人们戴着草帽、背着蓑衣、扛着锄头准备下田去蒿秧苗时,儿时的我们也开始了我们的寻宝之旅。
“地瓜子”、“蒿秧泡”便常常是这个季节我们寻宝的首要目标。
我们先是在山坡土坎上或是在田间田坎边寻一下有没有“地瓜子”,这便是考验视力的时候了。
“地瓜子”也称地泡、地枇杷,一般生长在山野老土坎或田坎边稍微干燥一点的地方。
它们往往隐藏得很深,除了我们这群如饿狼般眼里冒着金光的农村孩子,一般人可是很难发现它们的。青绿色的叶子下是茂密的根茎,而“地瓜子”常常就消无声息地藏在这些密密麻麻的根茎上。
如果你要径直去找的话,铁定是找不到的,只能用手一点点地去扒开那茂密的叶子,地瓜子才从密不透风的根茎间探出头来,成熟的地瓜子圆鼓鼓地涨红了脸,在绿叶间遮遮掩掩,像极了那个害羞还未出嫁的小姑娘。
“蒿秧泡”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一般生长在山坡杂木林下或溪水潺潺的小溪边,一些阳光充足的田埂上,也常常是蒿秧泡的聚集地。它们常常显眼地裸露在外面,使人一瞧便想要去摘。
所以,我们往往是不会去人流量大的路边或是显眼的地方去寻“蒿秧泡”,因为即使你好不容易寻到,要么是还未成熟,要么就是别人早已摘剩的了。
我们常常会去一些人烟稀少的山野林子里或是山里有小溪的地方去寻。
还记得那年,同样也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农忙时节。寨上的大人们相约一起去离家很远的稻田“蒿秧苗”。我们这些小劳动力也被安排上去沟里给稻田放水。
清晨,天刚朦朦亮,阳光如一层薄纱朦朦胧胧照在木窗前。睡眼惺忪的我们便被大人早早地叫起来去烧火了,紧接着几处寥寥炊烟争先恐后地升起来,妈妈们便在土灶上开始忙活一天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