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价值观,认为拥有的越多越好。然而圣人们总是与众不同,苏格拉底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老子说:“少则多,多则惑”。圣人的理解何以跟普通人的理解如此不同?讲个故事。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个故事。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山林的野鸡,有时候找食物非常难,非常不容易,走十步才吃到一条虫,走一百步才能喝上一口水。但是,它仍然“不蕲畜乎樊中” ,它仍然不希望被关在笼子里。为什么呢?“神虽王,不善也”。虽然在笼子里生活吃喝不愁,羽毛光亮,不用劳神去找食物,看起来很美丽,但是这样的生活,精神上却被困住了,心情不美丽,灵魂不自由,野鸡不喜欢,野鸡就喜欢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断舍离,在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因为物质占用的空间越小,心灵的空间才越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爽文“***治好了我的内耗”。这个***通常是物质欲求相对较小,精神生活相对丰裕的人。在物质上做减法,其实就是在精神上做加法。舍弃了更多的物质欲求,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灵魂自由。
孔圣人弟子三千,我最神往的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一个灵魂轻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