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表意】上古的圣人教化民众说:按季节气候的变化,及时规避不利于人体的气候因素,放空心欲之妄想、静心除虑处于安静的状态,精神守于体内,如此则真气充盈于身体,气血之邪乱就不会产生。如此,病又会从何而起呢?所以,放下无用的志向则少欲不贪,心神安宁则无忧无虑无惧,身体形似劳乏,但精神安逸无倦,体内气血和谐从顺、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身心之动都能如愿。因此,人们觉得食物甘美,服饰随和不挑剔,安乐于自身的习俗,高忘其贵、下安其分,两无相慕、知止不殆。这种人被称为是朴实的人。所以他们不会置喙于各种奢望、各种淫邪不能迷惑他们,无论聪明与否,都不屑一顾这些外在的繁华,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将要失去什么的恐惧,其秉性合于道。这些人之所以能够长寿百岁而身体健朗,就是因为他们秉性德厚而没有可以造成自我身心损害的任何危险因素。
【内义】人为天地所生,为天地两气之和。天地之道,人必随之,故有四季节气之应法;天地之乱,人当避之,故有遮风挡雨适生之计。这些都是本然的、必然的感应。知道而顺道,可全天命;不知且逆道,必损命而折。
万有皆分阴阳。气血和,为正为阳;乱正者,为邪为阴。乱人气血之和者亦有二邪:阳之外邪与阴之内邪。外在诸邪以虚邪贼风为主,风为百病之长;内在诸邪可抽绎归纳为心之妄动,诸般情及欲,皆为心之妄动所起。情欲之起,必然引发气血之偏,甚者气乱,气乱则病。故心动为内邪之源、百病之能始。
【禅解】人体气血和如的状态即为正。此正是五脏六腑、饮食起居等诸有的和谐之果。身内诸有之物皆能运其职、行其功、取其效,此即为德全。能够用来描述及使用这种正的构成及变化的论说即为道理。而这种正,全在于自我后天妄识的宁静,没有后天妄识的自以为是,则自体结构在一元的统合之下自然代谢,此即真气从之、各从其欲。当为不为、不当为而为的妄思及妄动,即是万邪之源。一言而蔽之,“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是防却疾病的总原则。真气,即为精气神合一圆融的觉受,也是身体诸有和谐而形成的能够维持正常生命的能力。时时刻刻以真气为基础的生理,是长寿的根本,其外在的表象就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驭真的具体方法即为:志闲少欲,心安无惧,形劳不倦,虚邪贼风,避之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