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灿烂千阳》配一个场景,应是干净清爽的秋日,下午的太阳,大片的银杏树。午后的阳光柔和温暖,照在一大片金黄色的银杏叶上,满眼是阳光的颜色。天空、树上、地上,一大片一大片铺陈开来。有一个穿着布卡的女性身影,缓步走向太阳的方向,我看不清她的面容,只看见一个瘦弱的背影,但或许是那阳光的力量,或许是那女子从容不迫的步伐,我仿佛感受到了坚定,即使生命渐行渐远,力量却可愈加灿烂。
当没有人给予温暖,我将冷眼旁观。小说中娜娜生下了私生女玛丽雅姆,面对周遭的虚伪与绝情,她清楚得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丛狗尾草,一丛艾蒿。不过如野草般孤独得看着这个喧嚣的世界,娜娜尘封内心的世界,冷语警醒女儿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
当被人剥夺了仅有的温暖,对那人,绝;对世人,忍。玛丽雅姆一个深夜的等待,寒了心。她追寻到父亲的住所,得到的不是欢迎,而是虚伪的回避,对生父希冀 的感情轰然倒塌。但命运接踵而至,母亲自杀走了,父亲决定把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嫁给一个大她30岁的陌生男子。绝别父亲,被迫远离故土,孑然一身的她在之后的日子里学会了忍。
若被赠予玫瑰,我回馈的力量将是整片太阳。共同经历了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玛丽雅姆结识了莱拉,从水火不容到推心置腹,从一夫二妻关系到朋友甚或母女关系。“山中枪炮声连绵不绝,她们看着云彩飘过月亮,这个季节最后一批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黄色弧线。莱拉和玛丽雅姆交换了一个眼神。坦诚的、会意的眼神。”因为会意,哪怕最后玛丽雅姆最后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她也心甘情愿为莱拉换回美好的生活。
鲁迅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许是悲哀的色彩太过浓郁,才显得温情弥足可贵;也许是温情厚重如秋叶,伤痛黑暗的色彩多了阳光的金黄。我从一个故事里窥探到了时代的无情与残酷,也从一个人的一生里读出了命运的被动与主动。一出生就是哈拉米(私生女),母亲的嫌恶与冷淡,父亲因重视名声将她远嫁,这是玛丽雅姆命运的被动。而当姆丽雅姆将莱拉视为挚友,成为了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人后,她的所有牺牲对她来说都不算太糟糕,这是她命运的主动。
我特别喜欢文中的一个场景,玛丽雅姆和莱拉坐在屋外的折叠椅上,一边吃着甜饼,一边分享三杯茶,这是生活的从容与美好,可惜,如此短暂;幸甚,得一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