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给我发微信,问我有没有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推荐给她看看。她感觉他们家儿子有多动症,上课不认真听讲,在学校特别淘气,还被老师叫到学校批评教育。她感觉我们家孩子很优秀,向我讨教经验。
我当时推荐了很多书让她先去看《父母的语言》《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最后我又给她推荐了这本书叫《不管教的勇气》。因为我的改变是从看了这本书开始的。
本书作者:【日】岸见一郎
封面几个大字:寻找管教的边界,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
那么,爸爸妈妈们,如果让你对孩子的教育放养。你能安心吗?你会相信自己的孩子吗?
今天分享本书主题: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你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互动场景:“妈妈,我如果考试100分,可不可以给我买个芭比娃娃?”、“你期末考试拿到三好生,就带你去迪士尼乐园”、“你这次考试考这么差,还好意思让我给你买玩具!”、“同学还有比我考的更差的,下次给你们考好点就是啦!”
大家想想,这是在做什么样的沟通?
孩子把学习当成了什么?父母把孩子的学习当成了什么?
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无法让孩子从内心认为学习是她自己的事。
为什么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一谈到学习都非常的苦恼呢,因为他们认为好好学习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希望。
一、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有些孩子是不是父母怎么批评他,他都不会改变,那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被批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父母必须要明白:【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只能由孩子自己完成】我特别认同这句话,如果你的孩子找不到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他永远都无法取得好成绩。父母更不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因为,如果一旦发生问题,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你。认为是你让他学习这门兴趣班,是你让他报了辅导班,一切都是你自愿的。他若开始厌学,第一个认为是你的一厢情愿。
二、孩子的失败必须由孩子自己负责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叛逆。这是真的。不要轻易尝试和验证。
孩子本来是想把一件事做好的,可是由于父母不断地唠叨和不放心,孩子索性就放弃了。这让我联想到工作上,如果你是领导,你不停的在员工工作的时候唠唠叨叨,事无巨细的去说,员工心烦的也可能会撂挑子不干了。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多理解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气”。
请父母绝对相信和尊重孩子,让他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兴趣班去学习,而不是功利性的学习内容。
孩子总归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身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学习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美好,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我现在基本都孩子属于【放养式教育】,完全尊重她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会把她的想法中的利和弊都告诉她,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她手上。
比如,有一天,她给我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外教课了,可不可以帮我请假?”我听后有点差异,就问:“为什么?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的回答是感觉太无聊了,没意思,都是复习的内容,不讲新课”。
我压住内心的情绪说:“好的,如果,你真的感觉特别无聊,那一定是老师讲的不够精彩,我给学校反应下情况,但是,你要知道温故而知新,外教课就是为了带你们复习课程,练习语言表达和听力的。”
最后看她实在不想上,就请了一次假。但是。之后她还是看了回放,现在也没有说无聊的事,每次都准时上课了。
孩子有了逆反心理,适当开导,但绝对不能大吼大叫,否则适得其反。
三、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的,可是,很多父母却用爱的名义在一点一点的伤害着孩子。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教育好孩子参加各种学习聚会和育儿读书会,为了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真的要为这些优秀的父母点赞,他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是非常积极的。
但是,学习最怕一瓶水不满,半瓶水晃荡的人。东学一点西凑一点,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做实验,搞了两天感觉不行,学到的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又被打回原形,坚持着老一套的说教法。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又是体罚,又是语言攻击,打完后悔又心疼。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孩子是否能同样回馈于父母。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适合你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