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刚入职的新教师,上午听完赵处长关于教育中发现力、实现力与呈现力的分享,我深受触动。教育不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是用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的过程。
赵处长提到,发现力是教育的前提。就像那位在土墙上发现山民对生活渴望的老师,我们也要于细微处体察学生的需求——那双不合脚却被珍视的新鞋,藏着孩子爱美的心;课堂上躲闪的目光,可能藏着未说出口的困惑。这让我明白,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先“识材”,用敏锐的目光读懂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实现力则教会我们在资源有限时创造可能。乡村教师用竹子做烘干机、用石头拼画的故事,打破了我对“条件不足”的抱怨。原来一根稻草能办奥运会,一块旧布能拼出艺术珍品,教育的智慧不在于资源多少,而在于是否懂得深挖身边的宝藏,用创意让每个平凡的瞬间都成为教育契机。
而呈现力的关键,是用真诚替代说教。桑磊老师用照片和朴实话语打动众人的案例让我明白,比起“爱的奉献”这类口号,“第一次吃到包子”的真实情境更能引发共鸣。教育者要学会做故事的讲述者,用学生能懂的语言、能感的温度,让教育理念自然生长。
未来的教学路上,我愿带着这三种能力前行: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创意实现教育的可能,以真诚呈现教育的本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被理解、被看见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