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九条命》
1.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一条命,用来教书;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
2.现在的我,已经越来越能感受多条命的渴望,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还愿和感恩,当然,还有找到真实的自己。
3.九条命,是我们丰富的人生内容,更是我们分身乏术的遗憾。在余光中幽默清新的文字里,我读出了很多的无奈和愧疚,也读出了一个文人学者高尚的人格和美丽的精神世界。
4.感受余光中的思想感情,升华我们的生命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沉浸在余光中的文字里,徜徉在余光中的散文艺术中。我坚定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又开始读文章。
5.“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余光中说的是自己,你用心读了,觉得他也在劝勉我们。教书,全力以赴,不能随便。
6.“你们知道吗?这九条命的文字,有一条命与作者原著中的表述是不同的。就是'教书'的这条命。”这节课,是从这里切入的。这个课堂主问题,犹如精准的“点穴”,带来的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思维风景,一个人指路,一群人探路,独舞与狂欢都水到渠成。
7.看着他气定神闲地站在课堂上,目光温和,我多少明白了一点。心底装着余光中,心底装着文字,心底装着学生,“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这是语文的高度和境界。
8.语文课,应回归语文教学本真,贴着文本语言行走。
9.文本细读是指一种品味式阅读,它直指语言本身,透过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细读,努力挖掘言语内涵,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10.读书只有把自己带进文本,去亲历、去探寻,才能与文本亲密接触,血水相融,才能“使学生获得人生发展的养料”。
11.汪曾祺说:“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
12.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应该是双方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评价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是为了引发学生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教师自身的需要,更不可为“问”而问。
13.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所谓读进去,即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所谓走出来,即不为读而读,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和作者进行对话,能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