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
现象一:一次性筷子、塑料勺子舍不得扔
闲下来的时候发现厨房已经乱得不行,于是决定开始奋斗,收拾厨房!
该扔的扔,该擦的擦,该洗的洗……
几个小时下来之后,再看看自己的厨房,完美!又干净又整齐。然后你回过头来看了看自己刚刚整理出来了哪些准备扔掉的东西。其中有一些是看着还崭新的不锈钢餐具。
而厨房的碗柜里已经有好几个便利店饭盒带有的塑料勺子、一次性筷子,一点也舍不得扔,我们想着“去野餐的时候用这些很方便”。
可什么时候去野餐呢?野餐的时候用不锈钢餐具就不行吗?
现象二:经常衣柜满满也觉得没有衣服穿
一到换季的时候,觉得自己没衣服穿,可衣柜里明明已经塞满了衣服,就是挑不出自己一件能穿的衣服。所以又想着买买买,然后柜子里的衣服越堆越满,可是越来越是觉得没衣服穿。
这就是“明明是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可却因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着”,也就是一种“说是有可却没有,说没有可是却有”的奇怪状态。
现象三:名牌、高贵的东西舍不得用
回想一下是不是有人送给你一套麦森的杯子,你会自觉地把它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放在橱柜的最里面。然后只用买甜甜圈时的赠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杯子。
自己买的名牌大衣就过年回家穿一下,平常一点都舍不得拿出来。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那些名牌东西啊”,你会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
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某样东西,总觉着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到来;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诸如此类的现象。
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你的家到处都充斥着用不着的破烂儿,就算你把它们收拾得再整齐,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心中有执念。这些执念的存在就会让我们存在自我贬低、浪费、情绪低落等情况。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从心出发,快乐生活。
2
这就与断舍离的涵义不磨而合。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说要从心出发。
断舍离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这就是放下执念的一种行动。
断舍离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 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3断舍离的好处
⑴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
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房间里只剩有用的东西,这样看起来简单整洁,不用怎么收拾便每天都能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 。
这对于我这样的懒人是很有好处的。不用费心费力去处理,没过两天就恢复原样了。
⑵正确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倘若关系轴或时间轴是错位的,那么即便是收拾了,也没办法区分出生活必需品和没用的破烂儿。
学会断舍离就能正确地从关系轴和时间看物品。
⑶有一个舒适的房间就能保持一个保持好心情
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总是将着眼点放在如何保管物品上,而断舍离则是以不断地循环代谢为前提,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
有了这样一个舒适的房间就能保持一个好心情。
⑷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我们很容易就这样让自己随着别人心情的起伏有所波动,让自己陷进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该这样,而是要先让自己快活起来,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能有这样的想法才是最棒的
⑸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⑹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可见,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
⑺动手实践,意识也能获得转变
在“舍”的开始,已经下决心要把不用的东西丢进垃圾袋拿出去扔了,但要扔出去之前又心生怜悯——“要不还是别扔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到呢。”
反复坚持实施断舍离之后,人就会用“把这个东西送给用得上它的人吧”、“这东西就算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人会用它”的形式做出明确的选择。
这样,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会让你有“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包括你能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的位置,以及确保它们能够物尽其用。
在断舍离里,到了这一阶段,你的家才终于从“仓库”变为“住所”。
⑻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实用到它,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话,就是达到了“断”。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⑼磨砺内在的感应力
并非物品不好,而是因为自己判断失误才导致物品冗余堆积,导致自己行动困难。一切的错误都源于自己的感应能力出了错。断舍离正是一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
要做到断舍离就让我们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从心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