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音乐老鼠》作为孩子们进入小学,加入梦想之舟班级第一本正儿八经人手一本共读的书,是因为这本书里蕴含着我们班级发展目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开发自己,超越自己,还藏着特别引人回味的人生哲思。我想,这是一本到了六年级毕业前,我们全班还要一起回过头来再读一次的书,我相信那时的重读,孩子们依旧会有很大的收获。
迷上李欧·李奥尼是在这半年,其中《田鼠阿佛》和《音乐老鼠》是我不论男女老少逢人就推的书。我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很多成人读李奥尼的作品会比较喜欢,觉得有很深的人生哲理在其中,大概是因为我们在阅读里奥尼的作品时,很容易把自己带进去,常常会思考,我是谁,我的使命是什么,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我特别认可。
那这样的故事给小朋友读,他们能读懂吗?能理解吗?一开始我也有一些担忧,但在我的无极阅读课堂实践来看,不论哪个班,听《田鼠阿佛》时都是那样的专注,即使没有那么扣人心弦的情节,孩子们都能沉下心听进去。我想,我们是低估了孩子对抽象事物的这种解读能力的。换一个度看,李奥尼的作品不正是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从繁复的事物中去提炼出极简的本质吗?他把那些看似抽象的不得了的哲学命题。用一些大大小小的色块儿啊,一些微小不起眼的动物像是小老鼠、小鱼、小虫子、小青蛙等等,他用这些就给阐述的清清楚楚了。所以其实孩子读尼奥尼的作品,他们是会更有代入感,他们很自然的就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角色。尽管他们暂时还没有一种丰富的生活阅历,但是在阅读李奥尼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可以敏感地捕捉到李奥尼从貌似简单的故事中,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另外一层意思的。只不过呢,很多时候,孩子内心的这种敏感的体验,他们自己是无法清楚地感知和发现的。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在带着孩子阅读的时候去触发他们的体验,去体察他们的情绪,去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
借着六一儿童节这个特别有仪式感的契机,今天我开了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新书发布会,和孩子们一起拆开新书,认识绘本书的书封、前勒口,后勒口,在李奥尼爷爷的作品中找出那些和小老鼠相关的故事,然后,我们走进了《音乐老鼠》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比往常的字看起来都要更多些,连识字特别多的小朋友也没办法抢读了,于是特别专注,伴随着我的朗读,孩子们很快沉浸在故事里。教室时不时发出一些窃窃的笑声,时不时完全陶醉在想象里,哼出一些只有自己知道调的小曲,那可不是没谱的瞎哼唧——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每个孩子读到音乐老鼠吹出音乐的段落时,他们在脑海中浮现的音乐,就是他们认为最美好的存在。
当读到杰拉尔不让其它老鼠吃掉奶酪塑成的音乐老鼠时,孩子们开始了辩论,有的孩子立马说:“我们是小老鼠啊,不吃奶酪命都没了还听什么音乐!”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要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吃了音乐,那音乐课就没有了,可是我们很喜欢音乐课,没有音乐课计老师就不给我们上课了”“不能吃,吃了就没有音乐,没有美了!”“音乐会带给我们快乐,如果没有音乐,光吃饱了也不行啊”这居然是孩子说出来的!这些孩子的话出乎意料引来许多附和。
“也就是说,孩子们,你们认为,和能让自己吃饱的粮食相比,音乐,这种让你精神上很愉悦满足的精神粮食也同等重要,不可少,对吗?”我总结道,孩子们特别高兴地点着头,眼睛闪闪发光。
瞧,形而上的看似很抽象的概念,被一只奶酪做成的音乐老鼠完美具象化了。一节导读课到这儿已然风光旖旎。
故事的最后,杰拉尔可以自己用尾巴梢儿吹出美妙的音乐了,于是,她便让大家把奶酪音乐老鼠吃掉了。为什么不继续留着呢?孩子们说“因为音乐不会消失了!”
是什么让杰拉尔吹奏出美妙的音乐?“是坚持!其它小老鼠都笑他,他不放弃”“是热爱,杰拉尔热爱音乐所以拼命想做好”“是奶酪老鼠一直在教它!”
太棒了,如果没有坚持啃咬,坚持吹奏,坚持所爱,坚持自己的判断,我想,就不会有今天读到的这个如此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份思考,下节推进课我将会带领着孩子再往上走一个台阶,从读绘本到读自己,向拉杰尔学习,成为一个不停“啃咬”开发自己,热情探索内在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奶酪,我们必须不停地啃,才能知道最后啃出来的是什么。”希望下节推进课能继续给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再一些小小的启迪。
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啊,一年级,就这样,在一本本书里,埋下一颗颗闪光的品质种子,精神种子,爱与美的种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