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洋洋大观,上回讲到姜子牙带兵打仗不信天地,只看实际,为周武王建立了西周王朝,今天我再讲讲姜子牙是如何顺民意、治国有方的。
姜子牙在灭商战争中战功最大,武王将齐地首封于他。受封后,姜子牙深感责任重大,率领一支人马昼夜兼程赶到营丘,打退了前来争国的莱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齐国。局势稳定后,他不顾年迈,四处察看,东奔西走,了解情况。他发现,这里虽然土地是盐碱地,人民数量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艰苦,但也有优势;东临大海,有渔盐之利;土地广阔,适合种植桑麻;能人多,民风纯朴。姜子牙根据齐地的这些客观条件,从齐地实际出发,制定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发挥当地居民积极性的务实政策。这些务实政策主要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十字方针:“因其俗,简其礼”,“尊贤上功”。齐地本来是东夷人的家园,东夷人的势力非常强。在对待东夷人问题上,姜子牙以“因”、“简”、“尊”、“上”处理,灵活得当,而且颇有成效。具体来说,姜子牙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治理:其一,对民众实行“平易近民”的软控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面对这种舒缓达观、自由开朗的社会风尚,姜子牙没有强制推行周礼,而是“因其俗”,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让他们自由选择。其二,保留当地“书社”,简称“社”。“社”本是以地区为单位,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农村公社组织。它既是农业单位,又是开展祭祖、祭天和盟誓等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姜子牙以为有可取之处,“简其礼”,保留了这种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三,尊重人才,唯才是举,以功为尚,不重名分,吸引了不少人才。
经济上,姜子牙因地制宜,实行了“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宜桑麻”等经济政策,农工商并重,全面发展经济。由于政策对头,措施得当,推行有力,齐国的经济见效很快。5个月后,齐国就走上了正轨,社会安定,出现了“人民多归齐”的局面。
姜子牙以其雄才大略,取得了开国立政的成功,受封就国后仅仅5个月就回镐京向周公报告施政情况。周公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快,姜子牙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顺从当地的风俗,办事讲求效率,所以当地百姓很快就接受了。”周公的儿子伯禽到毗邻齐国的鲁国就封,过了3年才回来报告施政情况,周公问他为什么这样迟,伯禽说:“我到那里忙着变更风俗,建立礼制,现在才有个头绪。”周公听了,叹道:“唉!鲁国的后代怕是要臣事于齐国了。政事繁杂就不容易实行,民众必定疏远。政事简易而接近民众,民众必然归服。”
姜子牙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将就办事效率办实事,顺应民意,大得人心。姜子牙不仅仅带兵打仗有一套,治国之策也是有高招。
我是洋洋大观,带你观天下。
谢谢观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