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市举行的小学优质课,都是语文老师最好的福利,聆听也是一种成长。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听了20个人左右的微型课,一个个准备充分,不论是课件,还是板书设计,还是提前准备好的黑板贴,还有精致的妆容,都是为这一节课服务的,为他们的用心点赞,为他们背后辛苦地付出点赞。他们都讲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很有气场,都渗透有新课标情景、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等理念意识,注重语文要素落实文本教学。
很佩服王海燕老师最后的点评,她说我们现在都很卷,小到每一个细节老师们都花了不少的心思,为他们点赞!第二为他们的团队点赞。通过这场比赛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域之间的差异,山区教师讲得就是不如城区的,尤其是沁园、济水等。印象最深的是东街、西关的老师,往讲台一站都很稳,气场强大,觉得一定能讲好,这就是一位老师自身的魅力,含在骨子里的强大。从装扮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实力,果然不出所料,他们都讲得很好。这完美呈现的背后都是有高人指点,每个人都是经历了从迷茫~不知所措~更迷茫无从下手~逐渐明朗的过程。我非常认同王老师说讲得好的老师背后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背后是优秀的教研组,组织好教研活动的学校,老师们是直接受益者,学生是间接受益者,反之亦然。
就课的呈现上来说:
一、老师们百分之六十都设置有大情景,随着大情景的设置,分解了各种任务,但是有头没尾,出现假情景,这个要注意。
二、评价量表。大多数老师都出现了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用的是否合适,什么时间用评价量表,内容上怎么设置都需要我们思考。不要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是教学评一体化呈现的一个方面。
案例答辩:
我觉得老师们总是答非所问,评委老师的问题都是围绕课标和语文要素去问的,并且结合所讲课文,但是选手的应变即兴发挥能力还是需要提高。所以王老师提醒大家一定要张嘴说话,可以结合自己所讲的课文,也可以结合平时所讲的课文谈这篇课文是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老师们一要读透文本,二要把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如何贯穿整节课的梳理清楚,三要联系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等,这篇课文与他们之间的联系或者作用。四、要弄懂课标里面对写一篇课文的要求,或者定位。比如文学创意与表达,思辨性学习任务群等。语文文字运用等。五要梳理,比如讲故事在部编教材中中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可以列举课文举例。比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在课文编排上的定位。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备一课,而是小学阶段所有的螺旋上升的关系。
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今天已经被填塞满满,需要慢慢吸收。
以后努力的方向:教材、课标、评价语、语言表达,很佩服他们都能脱稿完成。王老师还说不要有背稿子嫌疑。这需要练习。可能自己距离小学语文优质课还有很长很远的路,但坚持学习,定能收获成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