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间隙,回头翻看了一下自己输出作品的文集,已经积累四十篇,心里出第二本书的念头蠢蠢欲动。记得那天和出版社小编探讨了下接下来的计划,虽然心里还是觉得之前那本处女作满是瑕疵,但是回头想想还是很对得起出书的初衷,就是为前半生的轨迹做一次梳理。而这第二本书的文章透露了自己心态变化,由极易受外界变化,困顿中挣扎,逐渐找寻到自己的方向----不依附于他人,不理会他人评价。
老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可是这个不断变换的年代,与其等待别人赏识你,重用你,鼓励你,不如自己成就自己,自己做伯乐,去为别人搭建平台,实现共赢。未来之路总是像小马过河,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去突破,去践行中迭代升级。就像自己总挂在嘴边那句话,这个时代经验是最不值一提的东西,直起身子,我们要注意时代发展动向和经济大周期运转方式,低头我们要躬身入局,很多事情要去尝试,因为仅凭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被淘汰分分钟的事。
可能现在的所作所为在很多过来人的认知中是瞎折腾,是不安守本分。包括亲爱的老妈老爸,每每因为自己的一些作为满是担心,总也会发生一些争吵。可我心里明白,人,越执着的求什么,便不会得到什么。温水里炖青蛙的例子告诉自己,就算现在自己在一线,一样要在忙碌中打磨自己的专长,并且不断尝试新的技能,否则缩在所谓的安全区,停止成长,山雨欲来风满楼,改变的阵痛总要经历,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还记得去年夏天,第一次接触了25种思维,恍然发现,果然我们无法赚到认知之外的钱,我们看不开,受束缚是因为我们始终被自己的思想和活在舒适圈的躺平思维蒙蔽了双眼,束缚了脚步。25种思维中,认知思维教会我们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掌握事物的底层规律;知识思维教会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去经受知识的洗礼;跨界思维告诉我们不要为思想设限,努力以自身工作为基本点,选择感兴趣的放向努力跨越,勇于尝试。平台思维告诉我们,懂得借力成熟的平台,学习发展,突破自己,打造自己;长辈思维说,作为子女我们不要妄图改变父母的认知,不但精进的我们应当懂得向上学习,向下兼容。伴侣思维阐述婚姻是一门生意,夫妻双方更多地是合伙人关系,需要彼此照拂,彼此欣赏;亲自思维说到,父母是孩子的复印机,想要搞定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先搞定父母本身;复盘思维则讲到,总结是对以往的盘点,未来最好的出发点,能复盘的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包括我们的财富,家庭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人生错题等等诸多方面;自我思维则阐明向内逆人性对外顺人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变现思维是链接目标思维和认知思维最好的办法。高手思维则是说要在一圈人中选中最高手向其学习不断进步。
而正是在学习了这些思维之后,我深知潜龙勿用的道理,当一个人面对低谷期,与其自怨自艾,伤春悲秋,不如坚持去低调潜心学习,学哲学思维,深挖自身专业能力,不断跨界其他领域寻找可能性。永远不给自己设限,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自从那天在家里无意之间在直播间开口讲了对一些事的看法,仿佛思维开了挂,组团队,策划题,写文案,请嘉宾。同时还是继续在社区为伙伴们服务,尤其是这一期挑战了主持人,人的可能性真是无限的。现在的我每天三点醒,四点起,五点读书,六点主持,七点复盘,八点运动,九点学习。从来没有这样觉得充实过。
其实,一个人的一个微习惯的养成绝不只是21天,需要30天巩固,48天升级,一年的时间实现从0到1的蜕变。因此我也懂得,前路漫漫,机遇无限,挑战不断。如今的我不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赏识;需要别人的共情,大众的认可,所有人的支持,个别人的打击和泼凉水,均会一笑而过,能找到同频的人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局有多轰轰烈烈,结局就有多惨惨淡淡。稳定的输出才是王道,而这恰恰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寂寞的苦挨。莫言先生说,当一个人不断学习,努力向上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违缘的人和事进行牵绊和拉扯。此刻此刻,面对所有负面能量,我均会一笑而过,无暇理会。我们要做自己的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我,不想再做待人发现的千里马,我要做识人断事的伯乐,去发觉,去鼓励,去扶持。某女星曾说姐不嫁豪门,因为姐就是豪门。之于我,想将这句话改成个哥不仰望传奇,因为哥就是传奇。
《周易》有云,天道酬勤 ,人道酬诚 ,商道酬信 ,业道酬精。多年前曾用这句话去激励当年高三的学生。告诉他们人生之路千回百转,每一步努力都算数。毛姆先生在《人生的枷锁》中说过:“生命中有两大乐事: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决心走一条路的时候,你应当清楚你心如钢铁地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在哪里,时不时给自己提个醒。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这样,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一个人去朝拜心中那座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