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第3节——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比如说,一个人很不喜欢收拾房间。在她小的时候,她经常看到母亲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板着脸,不停地唠叨,抱怨,并且时不时地会数落她,让她感觉到做家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件,并且因此产生了这样的信念:只要不做家务,就不会那么难受,家务和难受这种负向的情绪联系在了一起。所以,长大成人之后自然也不会喜欢收拾。
如何面对现今的生活,阿德勒还提出“生活方式”这一概念。 过去发生的不可改变,但现在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如何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首先确定的是,人人都可以改变,人人的生活都可以获得幸福。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是会感到不快乐呢?阿德勒认为:你不快乐是因为你不想快乐、而并非是你不能。
再比如学习中,你不想做一题数学题,因为内心里你觉得你对概念不熟悉,只能做一两个步骤,反而拿了个低分数伤了自尊,于是你就创造了“题目太难了、老师在课上没讲过”等来达成你的目的,而你的目的就是“不会做一道数学题。”于是你会说,你看,都怪这些意外我才不会做这道数学题,可是你再好好想想,真的是这样吗?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不成功,其实很可能是你害怕成功进而不想成功。这个时候你应该好好问问自己,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害怕成功以后面临的一些状况不是你想要的,所以通过不成功来避免那一状况的出现?有些人会说,我小时候经历过创伤、我原生家庭不好,所以我如今的生活才会是这种不好的状况。
阿德勒却认为,过去决定现在是说不通的,过去并不是现在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事实上,人总是习惯于从经历中提炼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也因此过去的任何经历,重要的不是它本身的样子,而是你赋予了它怎样的意义、怎样的形象,以及你想怎么利用这段经历。
有时候一件事它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你偏往坏处想,那么它会有巨大的威力把你往坏方面推引。同样的,一件事看起来不好,但是你往好处看待,那么它的坏影响在你身上就不会发挥作用。
所以,没有所谓的心理创伤,而是你自己执念太深不肯放下,是你不想改变,或者说没有下定决心去改变。一方面讨厌现状,另一方面又害怕改变。于是你拿这个心理创伤当借口、当挡箭牌。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经历符合新含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改变真的存在,生活永远是阳光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