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大可以
原创不易,如你喜欢多点赞
孩子不会,懊恼到崩溃,是她不会吗,是她不敢吗?是这个对于她太难了吗?还是我过于严苛了?是我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吗?记得之前我分享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孩子有时遇到事情不敢说,她怕出错,怕错的背后,是担心被骂,担心不被爱。那在这里,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孩子害怕,怎么破?
带着这点迷惑,让我们缕一缕,孩子懊恼崩溃的底层原因究竟为何?这里我要补充一下,平时的小盼在游戏中,是敢于尝试、勇于试错的。在回到诗词打卡中,孩子崩溃了,是孩子的高自尊感引起的吗,孩子没有信心去坚持,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341肯定法”,在育儿界被称为“万能肯定法”,告诉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了解自信心的形成机制
首先要明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从成人的视角解答了——有自信的人代表着没有做过的事情也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自己会更优秀,对人处事不卑不亢。
那么,自信心是如何形成的?
自信心的形成需要“能力——经验——尝试——正向感觉”这一循环机制构成。
自信:源于能力,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做很多事情都有能力的人,是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自信的;
能力:来于经验,任何事情,在大量经验的积累下都会形成这种能力;
经验:需要尝试,只有通过大量的尝试与探索,才会慢慢累积起经验;
尝试:始于正向感觉,如果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充满挫败、羞愧等挫败感,是很难有信心和动力去尝试的,人们总会习惯去带着喜悦、兴奋、好奇、被信任等正向感觉才会去屡次尝试的。
“341肯定法”的实验应用
找到这个根源后,怎么给予孩子愿意各种尝试的正向感觉呢?
最佳工具------肯定的341法则,“肯定法”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养成:
回想起我们当时参加八斗诗词打卡活动的初衷,有些古诗是第一次听,对于孩子来说古诗的意境确实难以短时间领悟。我在反思自己急于求成的心态、觉察到孩子因担心自己完成不了的自卑和烦躁。
于是,后续打卡我应用341肯定法原则,在录制古诗的时候我采用341肯定法,孩子刚上完钢琴课有些累了,于是我们俩先玩了猫抓老鼠的游戏,后进入读诗阶段,小盼有些着急了,一连读了好几遍,约莫20分钟过去了,我们开始录音打卡了,我们尝试着边读边录。我们尝试录了第一次,小盼还没说完,后面的智能小姑娘就接着说了,小盼一下子又哭了,她说,妈妈我又背错了……我怎么这么笨啊,我抱着她说:这个古诗很难对不对,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会读呢,你听你的声音,又清晰又洪亮,只是稍微慢了一些,我宝宝这么短时间就记住词了,已经很棒了……妈妈想到一个办法了,咱们一点开就开始录,这样是不是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呢……,我们不会,这是说明咱们练习得还不够……于是我抱着她,慢慢平缓她的情绪,我们就这样录了交上去也可以……”小盼想了想倔强得说,妈妈用刚说的那个方法,我想再读几遍,咱们再试试……”于是,小盼缓和了情绪,自己想再录了一遍,终于搞定,脸上还挂着泪水。我抱着她说,我小盼真棒,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这么难得古诗你都会了……很庆幸自己遇到了341肯定法,及时纠偏,看到孩子的失落和无助,共情舒缓孩子的情绪,通过正向引导,让孩子愿意并积极的去挑战,并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自我肯定。在人生的旅途中,正是由一个个小小的插曲组成的,构筑孩子强大的内心。
多给孩子正面具象的肯定和鼓励
古诗风波虽然过去了,让我感受到小学龄的孩子独立意识萌发,逐渐有自己的见解,希望获得肯定的意愿更强烈。
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赏识、赞扬、鼓励,这些是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须的,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在生活中,对孩子有信心,并不是一句“我相信你可以的”就可以,而应该指出善于从孩子的行为中,找到具象的优点、多表扬具体的行为,例如可以说“你画的好有创意啊,颜色搭配的很丰富”、“主动收拾自己房间,妈妈看到这么干净整齐”、“读拼音越来越流利了,每天很有毅力的去读拼音”……通过这些积极的语言,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有效提醒,这样孩子就更有动力去做好,并逐渐优化提升,往更好的方向去转变,而不会因为家长的责备更丧失自信心,不敢去尝试。
“自信”并非是父母或别人给他的,而是孩子在自身的成长经历中,通过一件件地小事、不尽如意地磨难组成的,通过克服一个个困难,并逐渐建立相信自己能行,享受到成功地喜悦,真正地做到地心理自信心塑造的过程。
场景体验,激发孩子参与的乐趣
我并不提倡诗词打卡,这是我的一点小私心自愿参与的,目前古诗打卡已经快走进尾声,古诗的晦涩难懂,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很抽象,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古诗背诵设置的更游戏化、场景化呢,比如,孩子喜欢音乐,那我们可否尝试打着拍子一边练习呢,孩子既不会感觉到枯燥,反而会觉得还蛮好玩的;或者是否可以让孩子多参与进来,比如画一幅画,孩子在画画过程中的沉浸时刻,也加重了对古诗的理解……每个孩子的特质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把这项事务融入乐趣,也是一种圆融的处理办法。也许在我们默默坚持的同时,也会惊喜的感受到孩子自身体会的变化。小盼说,妈妈,我想做一个诗词本,每天写一首诗;妈妈,望庐山瀑布这幅画意境很好啊,不过我有自己的选择,我不画李白看瀑布,我画我自己看瀑布,我们什么时候去旅游啊……
联想起心理学“习得性无助效应”,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通俗的讲是一个人失败多了,会陷入到一种失败的循环中。孩子口里的“我不会,我不敢”的本质在于信心的缺乏,对此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比如设置适时的目标,多练习,及时肯定和鼓励,了解孩子自身的弱点,看到有进步的地方,不足之处适时纠偏,给孩子自由度的同时,掌好舵。
阿德勒曾说过,每个人都可能自卑,而自信是伴随我们自卑情绪的克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说明了,一个人的自信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当我们看到某些人非常自信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明白,自信并不一定是天生的,而是来自我们旷日持久的修炼。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心浇灌爱的种子,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拥抱孩子的怯懦,及时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家长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保持托底的心,通过游戏化、场景化拆解困难,和孩子一起升级打怪、保持微笑。愿天下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