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有效地获得知识,关键是学会甄选好书。
❤️一本好书最应遵循的原则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需要,勿增实体”。一个好的理论,其假设和前提越少越好,适用的范围越宽越好。一本好书也是如此。
❤️读书也有局限性。读书的局限性之一源于读书所得的知识和经验是间接的和二手的。学过传播学的人都知道,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被扭曲,传递的层级越多,信息被扭曲的程度会越大,以至于最初的信息与接收到的信息存在极大的差异。
❤️读书的另一个局限性源于经验的历史性。书都是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时代改变了,环境条件改变了,有的书适用性可能就不那么高了。正如老一辈人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对我们没有多大用处一般,因为他们的想法也是历史的产物。
❤️前提越多的理论越难产生价值,前提越多且不现实的书越没有意义。一些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能够突破历史的局限,并且其经验能够适合足够大的范围和领域。除此之外,阅读经典书籍也能够获得知识最初的样貌。
❤️如果读了坏书,把对世界的认知变成个人的想象,把自己调教成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幻想着世界围绕自己转。有了这种错误的“主角光环”感受,当不如意时,他们会说“错的是这个世界”。
❤️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发现每个知识的局限性的过程。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向来是立体或多维的,如果我们的知识不够丰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难以做到游刃有余,也更容易产生错误。想要很好地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需要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想构建知识体系,我们需要读大量的好书。正所谓单调不成乐,单木不成林,单人不成群。如果我们的知识不够丰富,就无法构建完整且有支撑性的知识体系。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认为,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我们的认知结构中对其有一定的概念,会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意义。换句话说,当我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再去学习,学习难度会降低很多,学习的东西也更有意义。
❤️为什么有的人学习东西更快,理解能力更好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积累已经让他们产生了一个理解的框架,当接触新的知识时,在这个框架的帮助下,他们能够很快将知识分类和消化。
❤️想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也需要构建这样的框架。当知识足够多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比较来发现差别,进而构建一个更完整的认知。
❤️即使我们还是无法还原事物的样子,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事物可能存在多种形态,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事物,减少犯错概率。
❤️知识与智慧的差距在于实践。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问题,而智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能有这种意识,所以无法将知识转化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