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8日

得到-吴伯凡-伯凡认知录- 3.15:“善”的经济学分析

善、是一个伦理学概念

宗教中的“善”

其实大家仔细想一想,劝善的人他遵循的逻辑其实是个经济学逻辑

所有宗教说到善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就是“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佛教讲因果报应,基督教也讲,所有的宗教都讲,就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所以行善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

哲学中的“善”

尼采写过一本书叫《善恶的彼岸》,他说贞操是我的经济学,而不是我的伦理学。就是说我过一种纯洁的生活,不是因为这个东西在道德上有多高尚,而是因为我可以节省我的精力、能量,我集中我的能量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就能成为一个超人。如果你经常把你的能量随意耗散,你最终是个低能量的人,你不可能成为一个超人。

费罗伊德一个核心的观点,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为大师,有的人成为庸人,原因就是因为成为大师的人很珍惜自己的能量,不把自己的能量耗费在那些没有结果、没有意义的,甚至是会带来负面结果的那些事情上。

对善最好的阐释就是《道德经》,

不同场景下的价值

在某个场景下你所具有的价值,对你来说可能是零成本就创造的价值,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价值。有一句很鸡汤的话也包含着经济学的原理,它是这样说的,即使失恋了你也要保持微笑,因为人群中有人喜欢你的笑脸,你就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刻。这就是劝善的一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