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的幽灵”——共产主义
对于不认同共产主义的人来说,马克思是个一流的“画饼高手”。他用最实践的手法,以最深邃的理论画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饼”。这个“饼”不但够全世界的人吃,还能让人想怎么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堪称“画饼界”的天下第一。
然而马克思实际上并没有过多地提到共产主义,他把重点放在了资本主义的剖析批判上面。以实践的观点看,马克思根本不能对共产主义做任何细节性的论述。他只能说,资本主义最终会倒台,倒台了总有个后继者吧,那就是共产主义了。(注意,资本主义的倒台是不因人的信仰而转移的,这是辩证法的必然推论。)至于何时何地,谁知道呢?
情感上看,资本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资本家单靠资本就可以获得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劳动者作为生产价值的人却所剩无几。凭什么资本家不用一丝劳苦,就能被劳动者供养,获得大量利润呢?即便是按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这也是难以接受的。(如果说资本家承担风险,反驳是:个体上看,现在更出现了职业经理、职业投资人,资本家只要给钱就好了;总体上看,整个资产阶级一直在剥削,是不会有风险的,除非发生革命动荡)
从异化角度看,无产阶级一直在资本主义社会被异化的劳动所扭曲。真正的劳动是让劳动者体会劳动的乐趣,并且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说,共产主义要消除异化的劳动,实现“各尽所能”。
以唯物史观看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换句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余一切,比如政治制度、哲学艺术、道德美德等,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要想“按需分配”,一个必要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只要人的需求不是无限的,“按需分配”就必定可以实现;如果不能,那说明生产力不够发达。)
以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在一定生产力下,实际生产同时会受到上次再生产的影响。作为生产前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决定生产,然后才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影响有机结合。作为生产前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在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封建主义制度中是靠皇权来分配,而资本主义制度是靠私有制来分配的。所以说,要想消灭资本主义,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消灭私有制。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资源或市场的夺取失去意义,战争会消失,从而军队会消失,国家会消失。国家消失后,社会变成新的联合体。如果消灭了私有制,相应地,阶级会消失,剥削也会消失。生产资料集中在联合体中,家庭不再成为经济单位、生产单位,从而家庭会消失,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教育将成为公共事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