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爱说不爱听的学生?
爱说不爱听,是缺乏接受性语言能力的表现。由于不爱听,这种孩子的心门基本闭塞,发言对于他们来说,作用仅止于展示已有已知,不会发生交流所应当带来的长进。
这种孩子出风头的意识特别强,在入学之前基本被惯着,在家里就是一言堂的堂主,到了学校,他们仍然不能转换自己的身份,如果不让他们表达,他们会愤怒不安。
培养学生表达性语言能力很重要,同时培养学生接受性语言能力也很重要。(即学会听别人说话。)
为什么要提高课堂语言质量?
培养和恢复秩序感,帮助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很重要的途径在于,让孩子听到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素养是教师第一重要的职业素养。教师语言是学生语言的范本。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语言的精练度、精彩度的同时,也要随年级升高,对孩子课堂发言提出质量要求。
实施惩罚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且确信,你的处罚是必需和善良的。
当这种信任的基本态度确立以后,惩罚便不再是“对立”和“破裂”的关键词。
实施惩罚时,一定要确保受罚者心服口服,这是困难且重要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将惩罚看成游戏,对惩罚的轻慢,往往连带着对老师的轻慢。
在一个班集体里,为了秩序的原因,很多时候,惩戒一个人,其实是为了警示大家。
集体的秩序感建立起来,集体中的个体才能得到更好的滋养。
奖励的激励效果及副作用
因为奖励的激励作用,势必会营造出一种需要的氛围,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们不要把外在评价看得过重,当快乐不是来自别人的给予,而是生长在身上的积淀时,快乐便无法被人夺去。
为什么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
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况。
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当然,你也可以举出文盲父母“培养出”优秀子弟的例子进行反驳,但请不要忘记,物以稀为贵,之所以文盲之家的才俊可以名噪一时,恰是因为那样的情况太少了。
第一章节,让我知道了秩序对于一个孩子一生十分重要。如果您有幸能看到以上文字,您的孩子也正处在两岁这个阶段,希望您能够抓住机会,培养好他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