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老师“心理咨询十理念”说明
一、心理咨询只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面对来访者的问题,我们的能力也有限,不能觉得通过咨询就可以让所有来访者心理都变得更健康。也有我们使了十八般武艺来访还是没啥变化,但一个对来访很重要的人说几句话,来访就没事了。
心理咨询只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帮助我们能帮助的,也要承认有很多我们帮不了的。
二、心理咨询师是在卖时间
新手咨询师在咨询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感觉还没使用技术、没说几句话、没了解来访者更多情况的时候50分钟就过去了,这时可能会有不好意思收钱的想法,这就需要咨询师思考,不好意思背后原因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就是在卖时间,咨询师需要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通过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来掌控谈话。
释义也称说明,对来访说的内容进行反应,如:您是说您老公和闺蜜出轨了吗?,整理来访谈话内容并重复一遍,可以加强理解,再提出问题。
中断是指在谈话过程中通过回应让来访暂时中断诉说,如:您喝点水,润润口在讲。
情感反射是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如:您是说老公和闺蜜出轨了,那您觉得你老公还爱你吗?让来访者思考,暂时停止诉说。
引导指的是咨询师从来访当前的话题上引导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如:来访者一直诉说老公出轨自己多么的痛苦,无法面对老公和闺蜜,这时可以引导她回到自己和老公两个人的关系上。
三、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因为第一印象就给一个人冠以某种标签,淑女、汉子、文艺等。
咨询中面对来访的时候,无论来访是有抑郁、躁狂、自伤、自伤等问题,这个问题只是这个来访的一小部分,切记给来访贴上抑郁的来访1号、躁狂的来访2号。
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问题只是ta的一部分,ta还有其它很多部分,咨询师需要透过问题看到问题背后的隐藏的原因。
四、信则灵
如何让你的咨询更有效——让来访者信你。
还记得课中讲过怕狗的例子,一位男士来访说自己怕狗,想变得不怕狗。具体帮助来访者之前,先让来访者相信你,如果不相信,那你说的都是废话,遇到这个案例,第一就是建立信任,信了就会行动。
咨询师问怕狗男士,你是怕大狗还是小狗呢?
男士回答:不知道
咨询师:你那先弄明白自己是怕大狗还是小狗?
隔了几天男士回答:怕小狗
咨询师又问:那你是怕公的小狗、还是母的小狗呢?
男士依旧是不知到,隔了几天。
男士说:我不怕公狗、怕母狗。
咨询师又问:那你是怕白色的母狗,还是黑色的母狗呢?
……
几次下来,来访慢慢克服了怕狗。
这个案例重要的是来访相信咨询师,愿意去做去行动,只有去行动才能改变。
五、用求助者的方式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
什么是求助者的方式呢?
还用怕狗这个男士的例子,怕狗躲着狗或不出门就是男士的方式。什么是相反的方式呢?至少先看到狗先停下来,而不是跑掉。
记得成语中的缘木求鱼,一个人坐在树上钓鱼,一直钓不上来,你在树下看到这个人,他向你求助,如果你直接上树,查看他的鱼钩是否能用,是否有鱼食,那看来有病的是你。这个时候要先把他拽下来,离开树,然后找个池塘,再教给他钓鱼的技巧。
六、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在心理咨询中,遵循心理科学的方式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心理咨询有没有效,是从来访者是否改变为评估的。
在咨询中幼小学期间孩子成绩的问题占很大比例。有个案例,说上二年级的女儿成绩不好不想上学,咨询师了解到孩子上学的原因是学习成绩不好,每次都被老师说。在学校教师和孩子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能照顾到孩子,孩子不再怕老师,学习成绩也会慢慢改变,那让孩子和老师搞好关系比较难,可以让父母先和老师搞好关系,这样老师自然会关注到孩子。孩子受到关注,自然会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也会提高。那父母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呢?这里可以开放想想,送礼或是别的方式可能不是很正确但是非常有效。
在咨询里,有效比正确重要,但要遵守咨询伦理。
七、要有爱因斯坦而非牛顿的大脑
我的理解是要有会“看”的眼睛。
生活中,女性经常问男性我今天美不美,男性会直接回答:你一直都很美。
那这个回答是真的吗?美是真的,但一模一样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每时每刻细胞在更替、血液在循环,是不会一样的。
那么怎么能看到这些变化呢?
首先要有看见变的思维,那就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在这里我们需要对比一下牛顿的电脑,牛顿的大脑是三维的,物理学上的三维:长度(包括长宽高),数量(包括质量,个数,次数等),温度(包括热量,电能,电阻率等)。通俗理解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三维的。
爱因斯坦的大脑是四维的,在牛顿三维的基础上加上了时间。这时书写的我,与昨天书写的我不一样,因为昨天的我更年轻。
八、由因果思维变为果因思维
因果思维,就是现有因后有果,从现象看本质。
有一个女士,因为发现丈夫出轨当场休克,到医院后治好了休克但又出现了抑郁症状。
从因果思维来看这位女士果——抑郁症,因是丈夫出轨。
但心理咨询需要看到这位女士抑郁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让抑郁维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这时候就需要反过来,用果因思维来看这位女士的抑郁症暂时让她不用去处理丈夫出轨这件她不想面对的事情,所以她的病“不能好”。
要想好就要让这位女士明白她通过抑郁在逃避处理丈夫出轨,抑郁是因。
九、对立统一
记得网上问过一个问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我们思考一下,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呢?先有鸡,鸡是怎么来的,那先有蛋,蛋又是怎么来的?无解。。。
就像先有母亲还是先有孩子的问题一样,他们是一体为二而不是一分为二。母亲和孩子是同时有的,在孩子没出生之前,女性只是妻子,只有当生下孩子那一刻女性就从妻子的角色增加了母亲的角色,有了母亲也就有了孩子,孩子和母亲是同时的。
用在生活中,爱和恨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不能一分为二的。
有一个母亲因为孩子网瘾很严重来咨询,说孩子一年都待在网吧里不回家。咨询师就问,那孩子在网吧里怎么吃饭,母亲回答:“自己送啊”。这里孩子不回家和母亲想让孩子回家是对立的,实际上母亲很配合的通过送饭维持着孩子上网不回家这个行为。
想要让孩子回家,切断孩子的食物、经济来源,孩子自然就会在网吧待不下去了。
一对夫妻正在冷战,两人就像在河的两边,彼此不见面,看起来双方是对立的。实际上因为双方的两个人都存在,才让冷战成为了现实,假如一方不冷了,冷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十、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什么是强迫?
明知道不要这样,又不得不这样。
什么是重复?
多次重复同样的行为。
来访者想要咨询师帮助,改变重复的行为。
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变强迫。
所有的强迫背后都有冲突,前文中怕狗的男士,他明知道人是不用怕狗的,更何况一个成年男士更不应该怕狗,但就是一见狗就躲,但心里有了冲突。
咨询师先从解决内心冲突,再从强迫上入手,从见到狗就跑到见到绕开走,到见到狗快步走过去最后到不怕狗。
2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