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且思且行
背景:2021年教育热搜词“双减”,相信每一个关注教育的人都知道了它。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通过网络学习我了解到的“双减”简言之“即减学生在校学业负担,减学生在校外培训负担。印象中我单位是10月份让学习了一个教育局文件,领导说让我们思考如何减轻学生在校学业负担?如何给学生布置合理合情,高质量的作业?我开始幻想:这下上面有这么好的政策,学校领导又提出了这么贴近课堂实践的话题,我们自上而下总要有所改变了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面对一帮子没有学业压力的学生任由发展,只放空话而无所作为了吧?而立之年的我还是太天真了!因为自此而后再也没有了下文。我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也不想我的课堂有一帮子碌碌无为的学子。没有了集体的力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我,一个孤独的行者吗,该如何做?
一、现实的无奈:
作业,《辞海》解释: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时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而课外作业时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家庭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检测 、巩固、延伸。 我曾经和学生们讨论过“语文作业是否过量的话题? ”学生们说不多。实际上也真不多。因为是普通班学生,学校只给学生征订了《语文同步学习册》。学生目前状况学习基础不好,懒于思考、不愿意写作业。他们手中的这本练习册,你布置下去作业,他们也是部分学生只写选择题,还有一部分是胡乱的画画。有的老师就干脆发给他们参考答案,老师催的紧的,那些稍微勤快点儿的还抄抄。现实中,作业已经混成了这副模样?! “减学生在校学业负担”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再减就没有了。本来就是一帮子“陪太子”读书的伴童,他们中几乎没有升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的可能性。
二、几近绝望的探索
在这教育“双减”大气候之下,课堂还是我的课堂,在这一亩三分地的地方,我还得自己耕耘。如何耕耘让我的学生对学习不讨厌?如何耕耘既减轻学生在校学业负担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是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式的作业布置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根据我的学生实际进行了简化,把作业的布置尽量设置成学生够得找的“苹果”,只要他们略微一努力就可以品尝到“苹果”的酸甜。再不学的学生也有自尊心,把他们放在一个赛道上,谁也不愿意做那个垫底的。
1、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们不愿意写任何作业,一说自己写作业吧,他们就嚷嚷让讲课。这就表现出他们不愿写作业的一个原因就是懒于动笔、懒于思考。多年的习惯不是一下了可以改变的。不愿意动手,动嘴也行。我就把七年级上册课内所有要求背诵的段落、诗词打印成表格,每完成一个奖励一个奖章,比赛谁得到的奖章多?这下可好了,这些不愿意动手完成作业的学生争相恐后的背。虽然说他们目前是在死记硬背,但总比什么事都不做,无事生非的好。
2、展示——及时检测课堂效果。
作业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我的课外现在没有动笔的作业,因为即使我布置了他们也不会完成,于是我把这些作业搬到课堂上。比如《猫》一课的课后习题: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血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句就是从修辞角度来赏析的,我给学生讲出赏析的格式:修辞+特点+情感,让他们根据格式看句子往里面套具体的内容。我每次会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然后再根据格式集体点评,然后再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我知道这样做练习可能会浪费掉很多的课堂时间,但是面对课下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众目睽睽之下,逼着他思考,他又怎么好意思白着黑板,多少都会写几句。一个知识要点,经过课堂上多次的练习,总有一部分同学会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品味句子的方法。能学一点是一点,我的要求显得多么的卑微!
3、抄写——心理暗示。
普通班的学生课堂纪律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对于他们,吵也吵过,罚也罚过,但总也不见效。如果向其他人所说的那样,何必费事?不乱你再讲,乱你就不讲好了,这也是一种方式。可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课堂再也不是你可以左右的课堂,而班级里总要有极个别不违反纪律,多少还想学一点的学生。好的纪律,保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基础和保障。“静以修身”、“非静无以致远”,在讲《诫子书》一课时,我也给学生交流过“静”的重要性。我 就开始这样做:给予积极的暗示。对那些控制不住自己上课胡乱嚷嚷的,我从让他们写“我上课不说话,安静学习”改为“上课我要安静学习”,每违反一次就抄30遍,每累计一次加30遍这样的措施。从“不”到“要”,从限制到给予一个正确的做法,目前自规则实施以来,课堂纪律大有改善。
课堂上,做主导的还是我们老师。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你就是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