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有了材料包,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课堂上就给每位同学提供五根长木棍、四根短木棍以及四根橡皮筋制作木筏,当完成木筏制作并与独木舟进行对比时,学生敏锐地发现木筏在稳定性和载重能力上相比独木舟有显著提升。但是实验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小组在使用橡皮筋捆绑木棍时,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木筏结构不够牢固,在载重测试环节出现木棍松散的情况,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过于关注操作本身,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思考,没有很好地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验的教学价值。
由于教材上是做竹筏,有步骤和设计图,但是课堂上选择木棍作为制作木筏的材料,为了显得改进材料合理,我带着学生对教材中竹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竹筏制作对竹子的要求较高,如两头要有节、竹子要直且粗细均匀、长短一致等,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满足这些条件,而木棍相对容易获取且规格较为统一,更适合课堂教学。但木棍制作的木筏存在明显缺陷,其防水性较差,一旦在载重测试中木筏沉没,想要再次进行测试就变得十分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我决定让学生在课后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改进木筏。学生可以寻找防水性能更好的材料,如塑料泡沫板、密封袋等,对木筏进行包裹或改造;也可以尝试改变木筏的结构,增加隔水层或优化捆绑方式,以提高木筏的载重量和防水性。
课后有部分学生做了改进,比如将两份材料合成一份做一个更大的木筏、在木筏底部增垫泡沫板、用透明胶防水等。可以看得出学生有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