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内审经验——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怎么评判?
审计成果文件有很多,如:审计方案、审计底稿、证据清单、各类数据库和台账。
但是,审计的最核心和最终成果只有一个: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质量,就是审计工作的质量,也是审计人的质量。
高质量审计报告,肯定不是字数多,不是格式条款高大上,不是官话多,更不是词藻华丽!
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可以参照财务系统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标准来看!
图片
只是各项的“重要性”需要调整一下:
1.可靠性
审计报告所描述事项必须建立在可靠性的基础上。
必须客观、真实!
一个审计事项,包括:标准、异常问题、影响、证据、结论和建议,前后必须形成逻辑清晰的链条,以保证可靠性。
尤其是证据,必须充分和有效,必须足以支撑结论和建议!
2.重要性
会计信息中,这一条并不靠前,因为一般的会计信息质量务必全面和细致,“重要性”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类的成果文件。
对审计来说,这一项就是核心要求了!
我们从立项开始,就是以风险点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将审计资源倾斜到重要风险上。
然后,审计线索、审计要点、程序深度,都依重要性为准;
尤其是审计报告,一定要挑肥的捞,说重要事儿!
3.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主要指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人理解和运用。
审计报告,更是如此。
尤其是,审计报告的使用人,大多是非专业人士,甚至极为外行。
比如:空降的审计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人、大老粗的老板,等等。
审计报告一定要简明扼要。
注意:一定要用领导可理解的表述方式来编制,甚至不限制报告形式:文档、PPT、表格等均可考虑。
图片
4.实质重于形式
审计报告的实质重于形式,多体现在内容上。
你提出的问题重要不重要?风险大不大?增值效用强不强?才是重点。
而不是精力用在花里胡哨的格式上:高大上的排版、一堆引述的规范、表功用的词藻、甚至,用一堆专业术语来来说废话。
目的只有一个:不明觉厉!
其实,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其提出的问题,提出的风险和建议,都具有很高价值。
5.及时性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为了核算、处理、传递,以利于决策。
审计报告同样如此。
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一定是当下的,而不是历史的!一定具有紧迫性,需要及时纠偏的,而不是已经改正过的。
同时,审计发现和建议,是当下高层决策需要的。
6.谨慎性
不要妄下结论!否则,不仅引起冲突,还伤害审计权威!
谨慎提建议,尤其是遇到专业问题时!
因为很多管理问题会掺杂一些专业技术,审计人,并不具有所有专业的高技能!
谨慎,是必须的!
但是,切忌模糊建议和大而化之的建议,如:一定要加强管理.,一定在降低成本,一定要提升利润,云云!
图片
7.相关性
会计信息,对相关性的要求很高。
但是,对审计来说,虽然没有前文的几项重要,但也不可或缺。
相关性,要求审计报告内容一定要与运营目标相关,与决策相关,不能为了提出问题而提问题。
同时,审计发现、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都要具有相关性。
8.可比性
好吧,将这一条用在审计成果的质量要求上,确实有一点点儿牵强。
对于会计信息来说,它和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最相关,所以很重要。
对于审计来说,却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审计报告仅限于组织内部使用,不需与其他企业的审计报告进行比较,甚至不需要与历史审计报告比较。
可比性,对审计的业绩考核有用,审计师与审计师比较,审计发现与历史审计发现比较。
总之:审计质量保障与改进体系中,可比性比较有用!
亲,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