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一缕烛光,共赴一场成长
个人简介
夏海英,中小学二级教师,任职于商丘市第五中学,曾荣获商丘市教学标兵,商丘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睢县优秀班主任,睢县优秀教师,睢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睢阳区骨干教师。
教育理念
坚信每个学生都具备学好数学的潜能,注重因材施教,以耐心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奥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乐园 。
加入工作室的收获与憧憬
我作为工作室的成员,最想说的两个字就是感谢——感谢李老师的引领,感谢工作室这个有温度、有深度的平台,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挑战中实现蜕变。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分享我的收获和憧憬。
1. 破茧:在向往光中走出来
就像最近热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在一次采访中说的,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你总会找到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你会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会互相取长补短,总会把问题解决。看到这段采访视频时我很有共鸣。加入工作室前,我所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同学科的数学老师,我的教学更多依赖经验积累,缺乏数学学科的理论指导和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系统思考。平时在一些平台看到了诸多同行的优秀,萌生了我向往光的念想。所以当我看到工作室招募新成员的通知时,那束我向往已久的光瞬间点燃了我,我必须在向往光中走出来。我非常荣幸的加入了工作室。
2.蜕变:在追逐光中前行
通过工作室的引领,在2024年我参加了网络教研,其中在张丽华老师主讲的《构建初高衔接新课堂,探索能力培养新路径》中,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站在高中老师的角度,在日常教学中,我作为初中老师,我要有意识得做到哪些知识点的衔接和扩充。同时让我意识我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李渊文老师主讲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究:数学文化与课堂融合》中,我认识到我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积累数学文化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寻找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的契合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在2025年的迎新春研读新课标的读书交流会上,李渊文老师点明当下教育节点:2022版新课标已出台三年,新版教材推行一学期,如何让新课标的理念落地生根,成为每位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精读聚焦新课标教学建议部分,为教学变革指引方向。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宋歆老师讲到的单元整体教学,创新和合作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3.憧憬:在成为光中勤勉
加入工作室的成长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而是一群人的共舞。在工作室里我看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诸多满怀教育情怀的同仁们,感恩与你们的相遇。在一次次的研讨中感谢小伙伴们毫无保留的分享和思维碰撞,都将成为我成长的加速器。 教育情怀的深层化觉醒将推动我的专业成长。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人的潜力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逼出来的。在这个一切皆倍速的时代,随波逐流容易,坚持初心很难,却也是最宝贵的事情。当我在春晚听到王菲所唱的《世界赠予我的》时,我在思索:教育赠与我了什么?教育赠与我三尺讲台,教育也赠与我使命;教育赠与我平凡,教育也赠与我伟大。我愿做一株向日葵,永远追随工作室这片教育的沃土,把汲取的光热转化为课堂里的一缕缕春风,吹开更多的数学繁花!我将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创意,善思辨,乐协作,敢破界的数学老师。
遇见光,跟随光;靠近光,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