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有很多写的好的地方,就用文字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在教养的过程中,父母的管教通常会被孩子理解成惩罚,然而,管教其实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词,可以指某种教育方式,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一系列的规则以及自律,从这个层面上看,父母才是最需要被管教的人。
对孩子的管教,不该是浅层意义上的惩罚,而是深层面上的培养、管控和命令。毫不疑问,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但是父母更需要“被管教”,而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怎样让管教孩子的方式不伤害到亲子关系,不会造成他们情感上的防御和距离上的疏远。”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
【一、联系法,而不是分离法】
什么是分离法?比如孩子犯错,就让孩子去面壁;不给孩子玩什么的东西,就说:“再玩,妈妈就不要你啦”,诸如此类的话,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和孩子打分离牌,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会更大,会给孩子制造出不安全感,同时加剧孩子的攻击行为。被“分离”威胁大的孩子,只有在达到父母的期望后,才敢主动亲近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孩子一直处在依恋饥饿中,孩子会持续焦虑,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个性和独立的自我,这样的孩子,可能会非常“听话”,但同时也会缺乏“活力”。
替代分离的积极方法就是:建立亲密联系。和孩子保持亲密联系,既应该是父母短期目的,也应该是长期目标。建立亲密联系的关键在于:“关系先于引导”,就是修复亲子关系,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一起骑车,一起玩球,加强情感联系,在此之前,要及时停止所有与孩子对抗的行为,把关系加强后,再向孩子提出要求或者命令,这样做,有助于父母加强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便于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