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厦门,静谧而浪漫!
在彭校长和闫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经过23个小时来到了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参加海峡两岸班级建设与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高级研修活动。
第一场报告由王家文老师主讲,王老师是全国素材型班会课的先行者和领军人。
何为“素材型班会”?
“素材”,本是一个文学概念,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用到教育领域,素材指的就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包含着教育能量的原始材料。素材型班会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用素材说话。
王老师的班会课素材丰富多样,包括视频,歌曲,墙报,标语,课件等,都足以让人感动。他的材料制作技术和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听讲座时常常把老师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德育即艺术”,要摒弃陈旧的模式,用事实材料感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重要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的功效。讲座中王老师穿插了大量自己制作的音乐、图片、歌曲、视频等教育材料。从配乐版《来一斤母爱》、《我是一只瓶子》到《可是,我们并没有时光机》,从亲情感恩的教育到早恋问题教育,从珍惜时间教育到发奋勤学的教育。王老师就是灵活利用这些感人的画面、动听的歌声为材料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德育即艺术”的讲座中,王老师讲述了他在育人和管理中的一些小创意:
一、课堂之美,上好一节亲情感恩课,让学生和家长都认同你!
二、课堂之美,做好一节团队协作课,学生有了会归属感,更加信任你!
三、管理的艺术。教室卫生承包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企业管理理念帮助你了解人性,省心又省力,才能让事半功倍。
四、素材型班会的创新之美。
五、关键时刻的励志小视频,带领孩子们进入无法绕过的青春现场。
六、激发底层情绪效果,一定要优于正确的道理。
王老师历时三个多小时的报告,精彩感人,富有哲理、指导性与操作性强。
我认为王老师的素材型班会之所以打动人心,其实是把教育具体化了。具体化的教育是有效的,我们常常站在某一高度给学生灌输某种抽象的观念,不如讲一些具体可感的例子,与其进行一些大而无当的议论,不如进行一些和蔼可亲的叙事。议论是抽象的,叙事是具体的。这种教育更容易打动学生,在听讲座时,我常常被这些素材所打动,有时甚至会热泪盈眶。试问,如果老师所讲得一凡道理连自己都打动不了,还怎么去打动学生的心呢?学生迟到了,空谈迟到的危害呢,还是从具体例子入手讲守时呢?观念是次要的,具体可亲的例子才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力量。
有时候,我们班主任滔滔不绝地讲半天道理对学生没有触动,但是一个素材或许就能说服他,因为素材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接受。而素材型班会,一般不进行空洞的说教,而直接用具体的素材说服你。
我一直认为,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除了爱心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责任和爱心是必不可少的,但能力和方法可能比责任更重要。我们不缺乏对学生的爱,但我们更应该具备解决问题方法,而素材型班会课打开了我的思路,为我在解决班级管理中找到一个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