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孩子犯错,你问什么,他都不说话的时候?
你有没有遇到孩子犯错,你自己很生气,但孩子无所谓的时候?
小编的朋友,就遇到过这种时候,他无论问孩子什么,孩子都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他说什么,孩子都是“嗯嗯”,可是一转身,他就什么都忘了;他说了3遍,孩子该是什么还是什么?一点改进都没有。
上周五下午,小编和朋友一起去接孩子放学,老师把我俩叫到办公室,给我们看了他家孩子这一周的“大作”:一支橙色的口红。朋友一看到这东西,立马火冒三丈,说“我找了好几天的东西,原来被你拿走了,说,你拿来学校干什么了?”
班主任老师告诉了我们,这孩子的杰作。周二的时候,他用这支口红,在一位女同学的数学作业上,画了一个丑八怪,写了“大笨蛋”三个字。下午放学时,交给了数学老师,当天晚上数学老师发现了,就把作业本留下了。
昨天周四,这孩子又用这支口红,在美术老师穿的白色衬衫后背上,画了3道。后来有同学看到了,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
今天上午班主任还没有来得及找他,他就又用这支口红,把人家另一位同学的眼镜片,涂成了红色。
老师说:“我把他的口红没收了,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现在都放学了,你们家长,周末有时间,就问问他怎么回事?”我们下周一,再一起处理这件事。
到家后,夫妻二人决定,关起门来,找个无人打扰的空间,和孩子好好谈一谈。于是他们把孩子带到了卧室,想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可是整个谈话过程,只听到他们俩的怒吼声、没有听到孩子的声音。半小时后,夫妻二人怒气冲冲地出来,把门一关,吼道:“你好好反思吧!今晚不准吃晚饭,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再吃饭”。
我抬头问她:“怎么了?孩子怎么说?”朋友回答说“问了半天,一声不吭,最后给你来了一句,就是老师说的那样,你说气人不气人”。
碰到这样的孩子,是够气人的,可是你也不能把孩子关在屋里,不理他啊!万一他想不开,做出极端伤害自己的事情,那后果可是无法承担的啊?
我和朋友说:“你要是感觉自己冷静了,就再和孩子谈一谈,别吼他”。朋友说:“谈,他一句话也不说,还有什么可谈啊?周一直接交给老师和对方家长,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我说:“你不应该问问他,为什么偷拿你的口红去学校么?我很好奇,我去问问啊。”
我把这小朋友叫到了他的房间,我坐在他的床上,高度和他差不多的水平,看着他的眼睛,和他对话。
谈话期间,这孩子告诉我,他是因为看到数学老师嘴巴破皮流血了,想起他妈妈以前嘴角流血,经常擦唇膏,擦几次就好了,他想把他妈妈的唇膏拿给老师擦。
至于恶作剧?仔细盘问了一下,原来是这孩子,不好意思把唇膏送给女老师,就在数学课代表的本子上画了画,他想让数学老师单独找他,可是老师不知道是他画的画。他很着急,就连着2天搞怪,想引起数学老师的注意。
听完后,我觉得好可爱的孩子,初衷不错,就是方法有点笨。可他为什么不告诉他妈妈呢?他父母为什么问他,他不说呢?
我细细地问了孩子,关于他们聊天的细节,发现他妈妈没有做好以下几点,才导致了谈话无效。
1、平等对话,不要充当审判者角色
许多家长与孩子谈话时,潜意识里会认为,我是家长,你做得不好,我就要说你。这时候的家长,经常是以一个审判者、而不是倾听者的心态出现。
家长一开口,就问:“说,你今天又干什么坏事了?”或者:“你为什么给人家画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吧?你自己说怎么办吧?”这些语气透漏出的信息就是,你已经认定了这个事实,那孩子就觉得“你既然已经认定了,我还说什么呢?我说什么,你会相信我吗?”那我干脆什么都不说了。
小编建议家长,不要吼叫,心态要平静,说话的语气要温和,不要责备孩子,不要翻旧账。你要把自己放在倾听者的角度,听孩子说事情的原因,而不是直接给孩子“定罪”。
2、开场气氛不好,无法让人畅所欲言
高效沟通是需要和谐氛围的,好的氛围可以让双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而压抑的气氛则让人不能开口或者不愿开口,就怕哪句话说错了,万一惹的对方更不开心,后果会更严重。
建议家长不要一开始就直接问,“你偷拿妈妈的口红干什么”这样尴尬的问题。可以问一下孩子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先暖一下场,让气氛好一点,再循序渐进地问重要的事。
这样可以给双方“气场”相互沟通的机会,等双方的情绪、语调、神态和整个氛围,都在一个“频道”了,然后再展开正式的对话,这样双方才可以畅所欲言。这时候孩子也才可以确认,你今天是和蔼的,不会因为他说了什么就“生气”,更不会因为他说错了什么就揍他、吼他。
你可以先问一些孩子比较喜欢回答的简单问题。比如你多赞美他好的一面:“你画的画好美啊”,或者“听说你们班,这一周被学校表扬了,是真的么?”你从让孩子感觉到自豪的事情开始问,引出他想说话的欲望。
在气氛不错的时候,你可以试探地问:“能和我说说,你为什么拿妈妈那支唇膏去学校吗?妈妈很好奇啊”!这时候,孩子可能会沉默,低下头。
建议家长别放弃,你可以自言自语地说:“让我猜一猜啊!你是不是自己想涂唇膏啊?”你猜得越离谱,孩子就会越着急,他就会想和你说话了啊!
3、问开放性问题、问事实,少问“是非”这样的问题
小编建议家长,尽量使用开放性设问,比如要问“怎么想到、为什么、有什么想法”等这类问题,你可以从他的回答中,了解他的想法。
尽量少问:“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限定性答案,这些问题多数情况用于确定事实真相,会让孩子觉得你已经有答案了,只不过是要他承认就行了啊。他会认为你是在审问他,而不是正在和他交谈。
要尽量问孩子,他做的事情的事实,不要问带有“结论、标签”的问题。不要直接问“你是不是撒谎了?你是不是欺骗老师了?”这种问题。你可以问他:“你的口红哪来的啊?”或者:“你怎么想到把妈妈的口红带去学校啊?你做什么事需要用到红颜色么?”这类事实性问题,让他不能再对你撒谎。
4、心态很重要,接受孩子的反复
谈话的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孩子的面子也很重要。不要当着外人的面,问孩子撒谎、捣乱的事,更不要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打骂孩子,给孩子“贴标签”。
因为好多人在场的情况下,你容易因为他“不说话”,导致情绪失控。他也会因为你骂他、吼他,使他“丢面子”而情绪失控,那样后果可能更严重。
即使是私下谈话过程中,孩子还会躲闪或者编谎言,不要揭穿他,你知道他在撒谎,你可以就他说的事情进行追问,但不要给他定性,也不用直接揭穿他,为他保留面子。
你可以通过继续追问,来确定事实的真相。当你发现他前后事实矛盾的时候,不要问“你刚才是不是撒谎了?”这就会让他很尴尬,他不说话了,你们的对话就很难再继续下去。
当你发现他说的话前后矛盾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妈妈确定一下,你刚才是说,你想让数学老师单独找你,你就在作业本上画了画?”他说“是的”。你再问他:“你怎么不画到自己作业本上啊?为什么要画到那个同学的数学本上啊?”
但是提醒家长注意,您问孩子问题的时候,你的语气和神态,尽量是脸上带笑,用开玩笑的语气问孩子。为了缓和气氛,你甚至可以看着孩子,说“让妈妈猜一猜,你是不是喜欢那个同学呢?他是个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呢”?
您保持这样的神态和语态,孩子才会相信,你是真心想和他谈话,而不是想责备他、审问他。你可以笑着和他开玩笑,他才可以很放松地回答你的问题啊。
当然,你是想套他话,可是你不能逼迫人家告诉你啊!所以,在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你的情绪变化,不要一听到孩子前后矛盾,你就大吼一句:“你又说谎,你明明就是在那个女同学的作业本上,画的画,怎么能让数学老师知道是你做的?说,你到底想干什么?”
你要是这样负面情绪不断起伏,那你们的谈话就是一场灾难,下次你再想和孩子谈别的事情,他也不会相信你的啊!
5、把握好谈话节奏,循序渐进
小编建议家长,和孩子谈话时,一次只谈一件事情,你问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一件事,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不要翻旧账,也不要说他上次就是这样,你要是说“你上次也是这样,把你爸爸的刀片带到教室,说是削铅笔,结果把同学手划破了”。那你们今天这对话,就没办法友好地进行下去。
因为你潜意识里,已经给这次事情定性,孩子通过你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已经感受到了你的心态,他知道你已经给他贴好了标签,那他就可能会和你赌气,要不不说话,要不就是说“对,我就是想和上次一样,看你的口红好玩,拿到学校去玩了”。
你其实意识里是想让孩子辩解、反驳你的,你希望他把上次的事情,也一并给你说清楚,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上次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再翻出来,那就是给他贴标签,认为他是“坏孩子”。
小编建议家长,不要想一个问题问完了,你就知道全部答案了,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把握好谈话的节奏,一次只谈一件事,谈完了,事情清楚了,那就让孩子选择结果。
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是你陪孩子去道歉?还是孩子自己去道歉?需要你和老师协商,在哪里道歉?什么时候道歉?还是孩子自己私下去找老师协商这个问题?
还要告诉孩子,下次再碰到相关事情,怎么办?比如直接告诉老师擦唇膏,或者回家告诉妈妈,老师的嘴巴破皮流血了,请妈妈帮老师买一支唇膏,自己送给老师,这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家长不要每次处理事情,以为事实清楚了,就完事了。别忘了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教会孩子,下次遇到相似情况,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真的有帮助的方法啊!
当这件事情,事实清楚,让孩子选择好了道歉方式,你告诉了孩子下次相似的事情发生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那这件事情才真的是处理结束了啊!
小编建议家长不要只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最重要的是,要多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怎么做才可以达到你的目标?这样的教育才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
你告诉了他正确的方法,如果他下次还犯错怎么办?那你可以让孩子选择把正确的方法背诵3遍,久而久之,这些正确的方法就会转化为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才是真正地成长了啊!
总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间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编愿意把自己职业生涯中,总结的其他老师和家长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如果您有更好的方法,小编欢迎您与小编私聊,我们一起为做新时代的新型父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