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传统中国年,教孩子感父母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龙年到了,大人和孩子们都沉浸在过节的喜乐当中。大人们辞旧迎新,渴望生活更美好,孩子们可以尽情欢笑,好好玩儿几天。在我看来,春节恰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
无论多远,回家过年
随着过年的临近,小城里热闹起来,大街小巷的来来往往的车子吸引了女儿的注意。妈妈,妈妈“川C”是哪里?”妈妈,妈妈,快看“新K!”……女儿对于形形色色的车牌有了好奇。为什么最近菏泽出现了那么多外地的车,他们都是哪里的?这么远,他们都是来过年的吗?
是啊,无论都远,都回家过年。家里有亲人,家里有童年的回忆,家里有自己最纯真的过往。孩子们终将长大,年近不惑,随着年龄的长大,在外地的同学,拖家带口地回来看望父母。正如那首歌中唱的“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锤锤后背揉揉肩”。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教育,他们看到父母对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一片孝心,等他们长大了,也会传承这种孝心、孝举的。父母其实都一样,希望孩子平平安安,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有时间能常回家看看。
无论大小,主动承担
春节的风俗,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现在的孩子缺少生活经验,也很少体会过年的风俗。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可以主动帮助家人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房子、贴对联、包饺子等等,无论大小,在承担中既提升了自理能力,又能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减轻父母的压力,增进亲子感情。
相反,如果假期里什么也不让孩子们干,孩子们就会无所事事,缺少生活经验,还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无聊之余就会看电视、打游戏,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所以春节期间,智慧的父母就会利用假期培养孩子的主动承担的能力,做家务,学技能,寓教于乐,让孩子在主动承担中成长。从简单的家务开始,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衣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们也在行动中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增强责任意识,了解父母的付出。
无论何时,学会感恩
现在的孩子其实背负了父母过高的期待,压力是比较大的。新闻中好多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各地都比较普遍。寒假期间,光朋友圈里拍照寻孩子的就有好几例的,有的是自己走丢了,有的是和父母争吵离家出走的。总之,现在的孩子把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应当,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孩子变得自私、任性,甚至麻木。
对父母的感恩,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体现在行动中。和父母沟通时,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礼貌,和父母好好说话。同时,在行动上,对父母多一些感恩,比如,为父母端一杯水,给父母捶一下背,为父母讲一个笑话,为父母排忧解难。或者是制作创意感恩卡片,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给父母一个惊喜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其实都藏着对父母的感谢和关爱。
过年期间,在享受传统佳节的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最好的时机,无论言传还是身教,给父母多一些陪伴,主动承担,用言行传递对父母的关爱,我相信孩子们也会越来越懂得珍惜和感恩。